理论教育 儒家文化的仁义诚信及其商业价值

儒家文化的仁义诚信及其商业价值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向老子问道,提倡爱民爱国、建功立业的儒家仁德的孔子,更多的继承了易经所肯定的先民开天辟地、勇往直前的乾德精神的一面,对企业形成仁义诚信的儒商文化,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自然,儒家的仁德也是有其局限性的。时至今日,尽管对“儒商”尚存争议,其对企业文化的积极意义已不容忽视。有幸的是,儒商文化在全球传播中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儒文化,而成了易道儒的融合。

儒家文化的仁义诚信及其商业价值

曾向老子问道,提倡爱民爱国、建功立业的儒家仁德的孔子,更多的继承了易经所肯定的先民开天辟地、勇往直前的乾德精神的一面,对企业形成仁义诚信儒商文化,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正是在孔子的倡导下,仁德观从大而全的易德观中分化出来,与道家重自然的玄德观相对应,形成了重伦理道德的特色,主导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进程。三者比较而言,儒家直接把《易经》作为“五经”之一,奉为人生经典,弥补了自己缺少哲学原理的不足,承续了易经的某些道德传统。而由于儒家自身的保守性和局限性,又将易德的许多亮点如革故鼎新的“革德”、“鼎德”等扭曲淡化了,以致长期在儒家文化统治下的中国道德,日益走向繁琐、因袭保守甚至虚伪。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喊出了打倒吃人的旧礼教,旧道德口号,首先就是针对儒家的封建伦理仁德论而发的。而后来文革时期对传统道德的全盘否定,则又将革命道德泛化,亿万人只忠于一人,造成了全然不顾师生、夫妇、父子、朋友、兄弟之情谊的社会道德失范,对当下市场经济道德滑坡也有消极影响。

当然,由易德分化的儒家仁德观,不少主张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如“仁者爱人”,“苛政猛于虎”,“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等等。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志士仁人,名贤儒将,自强不息,忠贞不渝,为民请命,为国捐躯,杀生成仁,舍身取义,不少均得益于仁德教育。再从其对现代企业道德文化的建设看,也颇有积极影响。如中国航天集团高举的企业文化旗帜,精神为“每天前进一步,永远真诚服务”;核心价值观为“要想自己好,先让顾客好;平等沟通,真诚合作,学习驱动”等,就颇有儒家所提倡的自强不息,与人为善,好学不倦,精诚合作的仁德精神。自然,儒家的仁德也是有其局限性的。老子就曾批评过儒家仁德背离了玄德方向,只能是假仁假义,揭示出儒家道德的异化恶果,具有拨乱反正作用,从而启发了董仲舒以宏伟的宇宙论提升了儒家的思想境界,启示宋明理学借鉴道家的世界观和超越精神,将儒学变得更为精致完备,主导了中国哲学思潮数百年,培育出一代代的中华儒士儒将儒商。

时至今日,尽管对“儒商”尚存争议,其对企业文化的积极意义已不容忽视。正如周颖南在《儒商与企业文化》一文中所说,儒商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其蓬勃发展之势预示了华人企业家光明前景:“时代已经到了非儒者(即有儒者的道德修养,又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文人、知识分子)不可能经商和办工业的时候了。所谓‘儒者重义,商人重利’不过是概念化的模式。真儒者不耻于言利。孔子说: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不怕言利。只不过在义、利之间加入了价值判断。真正成功的商人都知道义之所贵。特别到了资讯发达,法律健全,公众素质提高的现代知识社会,提倡双赢、利人才能利己。所以说君子未必固穷;商人首先也要是君子。儒与商的结合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华人企业家、不断涌现的儒商们的成功实践,让‘中华文化与市场经济、商品社会格格不入’的判断成为历史谎言。 ‘儒者’的‘道德文章’与‘商人’的讲求实效、精打细算相辅相成,形成具有儒商特色的企业文化,并运用于工商业实践,是一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理想经营方式,注定将大行其道。”而作为“忠义诚信”儒家仁德表率的关公,也早已被民间奉为武圣和财神,广受海内外华族崇敬,形成了“文拜孔子、武拜关公”的中华文化格局。据报道,前往荆州关帝庙进香的美籍华人冯德鑫,就是一位儒商瑣。他的美国飞达健康食品中心总裁、美国纽约关帝庙主席、广州奥尔康健康食品公司总裁的身份和捐款公益事业行为,也正是儒家仁德在中西方企业扎根的活见证。

分析当今全球特有的儒商现象,可知企业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中华传统道德可以成为现代经济规范的道理。美国著名女企业家玛丽·凯·阿什就深受儒家影响,进她公司的新雇员,会得到一块刻有公司戒律的大理石,上面写着“您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别人”。这正是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条的西方企业版,是她1984年出版的《用人之道》一书的主旨。再从国际儒商大会的举办、“儒商现象与现代市场经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夏邑的召开、“儒商杯”全国朝鲜族第六届足球运动会的开幕、大连儒商专修学院的招生,以及一家网络公司关于其承诺就是儒商的承诺,“什么是儒商,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人,就是儒商,具有人文道德的,就是儒商”的庄严宣言看,儒商精神确已深入人心,成为民族企业道德的准绳。

然而,由于易德古奥,玄德义隐,文革极左,否定一切,仁德不彰,以及当前一些企业急功近利,不讲道德,惟利是图等原因,使民族美德在悠久的历史传承中,光芒渐黯,为世淡忘。有幸的是,儒商文化在全球传播中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儒文化,而成了易道儒的融合。总而言之,易道儒佛的道德观,各有千秋,总和而成了中华民族伟大深厚延传久远的道德观,是中华现代企业文化取之不尽、历久弥新的思想资源。

参考文献

[1][11][12]〔DB/OL〕.本文的网上资料均取自中国电力商务网.搜狐等网站.(www.daowen.com)

[2]柯可.新文学重审与文化视野[M].广州出版社,2002.8.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人民出版社,2002.11.

[4]松下幸之助.实践经营哲学[M].日本出版社.

[5][6][7][8]老子[M].⑤五十四章.⑥⑦十九章.⑧五十九章.[9]杨灿明著.老子与商战权术[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9.[10]薛永新.大道:无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22.

[13]亚太经济时报[N].2002.11.27.

[14]见中华策划咨询网所载所谓“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儒商思想。[15]本文为2004年广东省社科院等主办“中国企业文化国际论坛”入选论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