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员工:打造企业文化的主要力量

企业员工:打造企业文化的主要力量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理,企业员工是企业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本质上就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创造、不断实践的过程。员工不仅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而且也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文化的承载者和实践者。从这个角度看,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就是在企业家的引导下,员工积极认同、自觉实践的过程,员工实践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优劣。企业文化与员工素质在相互推动中得以共同提高。

企业员工:打造企业文化的主要力量

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同理,企业员工是企业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本质上就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创造、不断实践的过程。

企业员工身处生产经营一线,他们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物质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文明企业文化体现着企业家的智慧,更体现着员工的智慧。在企业中,个别员工也许不是最有智慧的,不一定比得上高层管理者和企业家,但他们作为一个群体,拥有强大的集体智慧,正是这种集体的聪明才智,不断丰富着企业文化,促使着企业文化不断革新与进步。比如,他们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中,接触大量的科技信息,迸发出许多先进思想的火花,这些信息和思想火花集中起来就可能成为一种新文化的材料,技术与产品的开发过程也就变成文化的变革过程,富于创新、宽容失败以及实事求是的文化观念可能由此而生。再如,员工从事生产活动,面对现代化大生产,分工细密,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出现纰漏,就会影响整个生产过程,因此协作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应运而生;同时现代化作业要求人们办事认真,遵守规范和标准,也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和严谨严格严密严明工作作风。又比如,员工从事营销活动,与供应商、经销商、竞争者及顾客打交道,会使他们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并认清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竞争者、顾客相互依存的关系,认清竞争与合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企业眼前利益与长期利益的辨证统一关系。

固然,企业文化离不开企业家的积极倡导和精心培育,这种倡导和培育加速了企业文化新陈代谢,即摒弃旧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但是,企业文化源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源于员工在生产经营实践中产生的群体意识,可以说,新文化的因子是由员工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创造的,没有这种创造活动,企业文化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否认,在信息化时代,文化的相互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就一个企业来讲,企业家可能从企业外部(如其他企业)捕捉到一种新的文化,在本企业加以倡导和推广,但这种新的文化从广义来讲也是员工(其他企业员工)创造的,即使以移植到本企业也必须有现实基础,否则,远离企业实际,犹如空中楼阁,再好的文化也不会发挥作用。

文化,即“人化”。员工不仅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而且也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文化的承载者和实践者。企业文化不仅是蕴藏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种思维方式,从实践的角度看,它也是一种行为方式、一种办事规范、一种作风、一种传统和习惯、一种精神风貌。如果企业文化只停留在精神层面,不能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就没有任何价值。在企业文化由精神向行为以及物质转化过程中,员工是主要的实践者,正是全体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实践企业所倡导的优势文化,爱岗敬业,以一种正确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一种优良的工作作风和传统习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做好本职工作,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推出优质服务,创造出最佳的经济效益,真正产生由精神变物质的积极效应。从这个角度看,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就是在企业家的引导下,员工积极认同、自觉实践的过程,员工实践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优劣。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提炼、灌输和宣传推广等活动,但这些活动都是手段,实践才是目的。经过实践的文化才是真实的文化,否则只能是可能的文化而已。(www.daowen.com)

从上述企业文化的创造和实践两个环节看,企业员工都起到关键性作用。

人创造文化,文化也改造人。员工创造并实践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员工成长和发展最重要的环境,反过来也改造并提高了员工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企业文化与员工素质在相互推动中得以共同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