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六大发展趋势

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六大发展趋势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盟、日本出台电子信息产业战略,将物联网应用于传统工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韩国出台IT未来发展战略,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融合应用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进入一个大重组时代。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三角洲、珠三角、京津冀的三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已初步形成生产规模,世界级产业基地突显。

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六大发展趋势

1.“再制造化”推进了电子信息产业重新布局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为尽快走出危机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达国家重视实体经济并提出“再制造化”发展战略。奥巴马提出经济将转向可持续增长模式,即由维系于金融信贷之上的高消费模式转向出口推动型和制造业增长模式。美国推进智能系统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制定了“智慧地球”战略,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战略布局的优先领域欧盟对电子信息产业实施重构,比如英国推出了“数字英国”计划,希望继续在电子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保持竞争优势。欧美发达国家加大科研投入,积极制定新的产业政策,以在未来发展继续占据制高点,这将使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2.技术二次开发和深度融合创新成为产业发展取向

以技术二次开发和深度应用为主要特征的融合创新成为当今信息技术产业的重大趋势。一方面,传统IT企业向IT服务转型成为趋势,制造业服务化成为产业发展新引擎。例如诺基亚一改手机制造商的传统形象,积极推进应用软件商店“ovi store”计划,其目标是2012年将转型为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广泛渗透与深刻应用于医疗汽车、船舶、机械等传统工业,带动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并催生新的产业增长点。欧盟、日本出台电子信息产业战略,将物联网应用于传统工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韩国出台IT未来发展战略,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融合应用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3.企业在兼并与重组中提升自身竞争力

全球计算机与软件业掀起并购狂潮,并购活动席卷硬件设备、数据库、虚拟化等软硬件领域。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进入一个大重组时代。SAP收购Bussiness Object;IBM 收购cognos,近期又收购二十余家中小企业;甲骨文收购BEA系统公司;Sun收购瑞典MSQL软件公司;Google欲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惠普斥资139亿美元收购EDS,成为全球第二大IT服务商。此轮兼并重组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企业通过兼并弥补自身技术缺陷和产品空白,研发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更加强大;二是企业加紧战略调整,主营业务开始由制造向服务衍生和转移,以获取产业价值链更高附加值

4.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成为业态创新新领域(www.daowen.com)

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等业态创新已成为IT产业新的应用领域,新的市场服务空间、新型商业模式不断涌出,应用软件商店已成为新兴应用的典型代表。从产业关联来看,互联网、物联网发展也将拉动芯片传感器、光纤等重点产业的发展。2009年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把物联网技术作为影响未来15年构架战略利益的六种技术之一。而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和应用向超大规模计算能力、更高可靠性、更低运营成本及更高智能方向发展。“信息电厂”的云计算模式,使用户不再需要购买“产品”,只需按照需要购买“服务”即可满足自身需求。这将不断变革传统计算模式,对未来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5.高性能集成电路、信息材料等核心器件仍是产业发展制高点

高性能集成电路、基础设备、信息材料等核心器件仍然占据产业链“微笑曲线”高附加值一端,并拥有广阔的市场应用空间。预计全球集成电路市场到2015年将达3350亿美元以上,整个半导体市场约为4000亿美元。而我国集成电路和组件进口额巨大,是最大宗的单项进口产品,进口额将超过目前的1200亿美元。同时,作为未来发展的物联网、云计算核心的集成电路、半导体产品及技术也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应用空间非常巨大。

6.绿色低碳理念对IT产业未来发展影响日益突出

绿色低碳其实质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新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技术的不断创新。电子信息产业以节能、环保、高效为核心价值的绿色IT逐渐成为计算机与软件产业投资的新热点。2009年3月,英国商业、企业和管制改革部公布了《低碳产业战略愿景》,加快低碳经济和产业的发展。IBM 2007年推出绿色工程,每年投资10亿美元,用于绿色服务开发和推广,在硬件、软件和服务领域全面推行绿色战略。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三角洲珠三角、京津冀的三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已初步形成生产规模,世界级产业基地突显。京津冀地区主要从事通讯、计算机、集成电路、家用电子电器类产品的生产,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产业密集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