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2019年宁波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情况分析

2019年宁波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情况分析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宁波生态环境保护成绩斐然,在保障全市GDP快速增长的同时实现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这是宁波市级层面第二次夺得全省治水领域的最高荣誉。2019年3月,经省政府同意,省大气办通报全省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考核结果,宁波获得优秀。2018年,宁波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达98.2%,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在全省考核中名列前茅。

2019年宁波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情况分析

近年来,宁波生态环境保护成绩斐然,在保障全市GDP快速增长的同时实现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9年宁波总体来说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质优良率稳定在80%左右,近岸海域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13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100%达标;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达标率达到90%以上;主要污染物和碳减排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指标任务。全市60%的县级城市创建成为省级及以上生态文明示范区县(市)。

(一)水污染治理和水质状况

2013年11月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的,要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吹响了浙江大规模治水行动的新号角。第一,宁波逐年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整治,开展电镀、印染、化工等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2013年以来,累计完成1500多家重污染企业环境整治。落实全民行动治污水,480条“黑河、臭河、垃圾河”得到有效治理;全市27个县控及以上劣Ⅴ类水质断面和1210个劣Ⅴ类小微水体基本全面消除。宁波在全省率先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2017年、2018年完成130个乡镇(街道、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连续两年获得全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基本实现镇海、北仑2个区和保税区、石化开发区等5个功能园区全域污水零直排。第二,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不断提升,建成区和中心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基本全覆盖,共投运生活污水处理厂31座、设计收集能力215.9万吨/日,污水收集管网达1.02万公里。农村污染治理设施不断完善,开展“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率达62%,改造农村厕所5600多座。第三,积极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完成了全市13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生物或物理隔离防护,禁止危险化学品车辆通过饮用水保护区内公路,推进“千吨万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在2019年5月13日杭州召开的浙江省高质量建设美丽浙江暨高水平推进“五水共治”大会上,宁波市被授予2018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市“大禹鼎”。这是宁波市级层面第二次夺得全省治水领域的最高荣誉。

(二)大气污染治理及成绩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始终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列入民生实事工程来推进。市人大、市政协每年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列入执法检查和民主评议的重要议程。2019年3月,经省政府同意,省大气办通报全省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考核结果,宁波获得优秀。同时,宁海县和象山县被评定为第一批浙江省清新空气示范区。2019年上半年,宁波中心城区国控点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87(数字越小越好),比2018年同期下降0.07;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5.1%。其中,优天数比例为26.5%,良天数比例为58.6%,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为12.7%,中度污染天数比例为2.2%,灰霾天为15天,比2018年同期减少6天,无重度及以上污染天。中心城区空气中4种主要污染物的平均浓度比2018年同期有所下降或持平。其中,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32微克,比2018年同期下降11.1%;PM10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50微克,比2018年同期下降12.3%;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8微克,比2018年同期下降11.1%;一氧化碳日均浓度第95百分位数为每立方米1.1毫克,与2018年同期持平。这些成果得益于全市各级各部门合力推进各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www.daowen.com)

第一,建设大气减排重点工程,深化推进工业废气治理。截至2018年,率先在浙江省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治理,累计完成734家企业的VOCs全过程深度治理,建成233套固定源、厂界和区域VOCs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累计淘汰4200余台燃煤小锅炉,完成17台6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42台热电锅炉、9台65吨以上燃煤锅炉的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淘汰“低小散”“散乱污”企业近万家,淘汰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企业1000余家,完成19个重点区块(行业)整治工作。第二,积极推进扬尘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市矿山粉尘持续保持达标状态;全市县级以上城市主干路(含)机械化清扫率保持100%;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第三,机动车尾气是PM2.5的重要来源。宁波推进机动车(船)污染物治理,累计淘汰了“黄标车、老旧车”21万辆,推广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汽车2.26万辆;建成138个船舶岸电装置,宁波舟山港成为全国港口中船舶岸电接电点最多、分布最广、使用效果最好的港口之一。宁波已提前两年进入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更多的蓝天白云成为宁波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重要标志。

(三)危险废物及污染土壤治理

第一,深入推进危险废物处置,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管理工作体制,率先在全省实现从危废产生、转移运输到安全利用处置的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并与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挂钩,倒逼企业履行危废管理处置责任。2018年,宁波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达98.2%,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在全省考核中名列前茅。第二,强化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规划,针对产业结构特点,制订了《宁波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计划》,完善以填埋、焚烧和综合利用为主体的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网络。第三,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体系。有序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工作,基本完成了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对763家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基础数据采集;加强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对污染土壤开展地块调查,落实治理效果,截至2018年底共完成修复施工的地块有19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