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体系探析

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体系探析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马克思在这里指的是产品的生产,同样也适用于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供求运动是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发挥调节作用的集中体现。因此,在劳动力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时,必须采取经济、行政、法律诸种手段,使失业的规模和数量尽可能减少。

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体系探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由国家统包统配已成为历史,企业有用人自主权,个人有择业自主权,在劳动力市场上用工主体和就业主体双方自由组合,这是一个社会在就业问题上的必然趋势。在国家宏观规划和政策指导下,企业择优用人,个人竞争就业,市场调节供求,社会提供服务,双向自由选择,这样就能为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劳动力市场运行,需要一定的载体,如机构或场所,但显然,我们不能把劳动力市场简单解释为劳动力交换的机构或场所,因为劳动力市场是按一定规律体系运行的。

(一)劳动力价值规律

劳动力市场上的交换,反映的是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由于不同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不仅有量上的差异,而且有质的差异,所以,劳动能力不能用时间这个自然尺度去衡量,而只能通过双向选择和个人收入的多寡这个市场途径得到间接的、相对的实现。用所得工资多少作为评价劳动力质量的尺度,这既符合劳动平等原则,又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的效益。

工资——劳动力价格,还是调节劳动力资源在部门、岗位和地区之间配置的有力的经济杠杆,也是激励劳动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最有效的手段。

(二)劳动力竞争规律

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之间为了选择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又能满足其生存、发展和享乐需要的职业开展竞争;用人单位之间为了招聘到素质高、充分满足自己工作需要的劳动力也要进行竞争。通过这两种竞争,将劳动力市场上各种自发的、盲目的倾向引向积极的方向,使劳动者按照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使企业精打细算,节约、合理地使用劳动力。这种竞争对劳动力起到了优化组合的作用。

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的具体作用有三个方面:

1.竞争机制是调节劳动力再生产和择业行为的基本手段。竞争的存在激励着劳动者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理想岗位的要求,从而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业和单位,满足自身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劳动力再生产还是获取物质财富的手段。一般地,劳动者参加劳动,总要考虑其获得收入多少,因此,劳动力再生产在一定程度上仍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手段。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择业与用人单位选人,理论上都具有完全自主权,而实际中又都不可能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并不是每个劳动者获得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都十分理想。所以,劳动者需要不断调整自身劳动力的再生产,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就业岗位的竞争,获得更理想的工作,提高收入水平。

2.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竞争,可以激励劳动者端正劳动态度、恪尽职守。以劳动态度为核心的劳动积极性对劳动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用人单位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在人员变动时,总是愿意保留劳动效率高的人员。作为劳动者,如果选择了一个自认为比较满意的工作,就应恪尽职守,努力工作,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水平,以求得稳定。每个劳动者都为企业贡献出了较高的劳动效率,企业和个人都可以从中获益。(www.daowen.com)

3.竞争还能促进企业不断优化自己。在有竞争存在的劳动力市场中,企业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就促使企业不断进行自身的优化。劳动者在择业时,工资水平只是条件之一而不是全部标准。

(三)劳动力供求规律

劳动力价格形成规律、竞争规律等作用的发挥,只有在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运动中才能实现。在现实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供求平衡只是相对的。由于劳动力再生产和物质资料再生产都是随时变化的,所以,由它们所决定的劳动力供求关系也必然是不断变化的,使得劳动力供求量呈“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动态运动形式。这种动态关系的转换是由劳动力市场的无数次交换行为,依靠劳动力价格的波动进行调节的,正是价值规律使劳动力在部门、地区、企业与岗位之间的配置趋于平衡。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劳动力再生产,通过什么途径能够被证明具有某种素质结构的劳动力为社会生产所需要呢?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在国家通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控制若干主要比例关系的条件下,只有通过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的无数次选择,通过劳动者个人和企业的无数次交换,也就是通过一种迂回的途径才能得到证明。只有通过劳动力供求运动才能表明,在某一地区,具有某种素质结构的一定数量的劳动力,是社会生产所需要的。超过“一定数量”或不足“一定数量”的劳动力,虽然还是具备同样素质结构的劳动力,但是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和效用的对比关系却有着较大的差异:当供过于求时,工资下浮,费用与效用的对比关系将使该素质结构的劳动力减少供给;当供不应求时,工资上升,费用与效用的对比关系将使该素质结构的劳动力增加供给。

以企业为单位进行的物质资料再生产,也是通过同样的途径证明需求多少具有某种素质结构的劳动力,只不过其途径更加曲折一些,它要通过产品市场供求运动这一环节。在产品市场供求状况既定的条件下,工资上升,将使企业减少劳动力需求;工资下浮,将增加劳动力需求。

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价值首先被用来解决某种产品是否应该生产,即这种物品的效用是否能抵偿生产费用。马克思说过:“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以后,但社会生产依然存在的情况下,价值决定仍会在下述意义上起支配作用: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将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重要。”[1]马克思在这里指的是产品的生产,同样也适用于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供求运动是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发挥调节作用的集中体现。

在劳动力供求矛盾的运动中,必然使一部分劳动力在流动过程中沉淀下来,形成失业。失业是价值规律调节劳动力供求时必然出现的现象。失业的存在,也是市场机制的作用得以发挥的必要条件。

失业是就业过程中竞争机制、价格形成机制的作用得以发挥的条件,是从根本上完善企业竞争环境的条件,是产业结构得以进行调整的条件,是保证劳动者具有择业自主权的条件。但是,在我们认识失业的客观必然性的同时,还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失业的严重危害性。因此,在劳动力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时,必须采取经济、行政、法律诸种手段,使失业的规模和数量尽可能减少。

[1]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6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