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西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原因分析

广西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原因分析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部分深度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广西深度贫困地区既面临脱贫攻坚的重任,又需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发展种养等产业举步维艰。二是广西深度贫困地区的一些贫困户教育负担较重。

广西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原因分析

1.自然地理环境恶劣是致贫的首要因素

广西深度贫困地区基本上都是在石漠化的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自然条件难以改善。部分深度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一是水资源严重缺乏;二是耕地资源匮乏,石漠化严重,人均可用土地面积极低,基本上都不足1亩;三是道路狭窄崎岖陡峭,交通、出行困难。广西深度贫困地区既面临脱贫攻坚的重任,又需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发展种养等产业举步维艰。

2.思想意识僵化是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关键原因

解放思想是扶贫工作的关键,要让贫困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脱贫攻坚的大计。从调研的整个过程来看,村委领导普遍感到头痛的是有些贫困户思想落后、僵化,工作难做。比如提供无息贷款搞特色种养产业等绝好的脱贫政策与方法,许多贫困户就是不积极,甚至还有一些抵触情绪。部分群众的“等、靠、要”思想较严重,争当贫困户及低保户的情况还时有发生。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

一是一些扶贫工作者没有充分从贫困户的想法出发,对贫困户脱贫能力提升的关注度不够。在目标与任务的双重压力下,一些地方倾向于实行短期成效显著的物质投入式帮扶,把精准扶贫变成精准救济。对造成贫困的原因不做认真及深入的分析,不注重加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不注重加强贫困人口的实用专业技术培训。有的贫困人口自身思想认识不足,也不愿意接受技术培训。由于贫困户自身抗风险能力非常弱,即使是无息贷款搞特色种养这样的好政策、好项目,贫困户认为成功了当然是好事,但由于投资风险的存在,一旦投资失败,贫困户难以承担这样的风险打击,所以还不如“等、靠、要”政府的福利来得安全、可靠、实在。

二是扶贫政策照顾太多导致一些贫困户产生了惰性。国家实施脱贫政策以来,政府政策对弱势群体十分照顾,特别是在精准扶贫政策大环境下,相应的政策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难免使个别贫困户有了惰性,产生了不劳而获的思想。

三是个别贫困户缺乏自力更生精神。一些贫困户习性懒散,主观上认为国家支持、干部帮扶贫困户是理所当然的。失去了正确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勇气,害怕走出“政策”无法在社会立足,甚至可能害怕因为脱贫失去了政府的各种补贴和救济,个人主动脱贫意愿和动力不足现象较明显。还有一些贫困户存在相互攀比、争当贫困户的现象,甚至达到脱贫标准,个人也不愿脱贫,对脱贫工作顺利推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3.经济欠发达致生产要素集聚不足是主要矛盾

经济欠发达是广西深度贫困地区典型经济特征之一,很大程度上导致生产要素集聚不足。(www.daowen.com)

一是人力资源缺乏。目前,广西深度贫困地区几乎所有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各种原因不能出去的除外),留下来的都是素质不高的劳动力,全村主要劳动力文化程度大多是初小水平,缺乏科学的种养殖技能,所从事的也大都是简单的体力劳动,缺乏懂技术、精管理的致富带头人,大部分语言沟通交流也不通畅(基本上不会说普通话),难以掌握脱贫的相关技术和技能。

二是产业基础薄弱。首先是广西深度贫困地区一般特色产业规模小,没有品牌,产值较低。虽然脱贫攻坚以来,深度贫困区域专业合作社数量大幅增加,产业扶贫发展┆ 也明显加快,但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龙头企业难以引进,种养产品销路未打开,养殖风险大,未形成产业链条,村集体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其次是村集体本身无土地、无资源、缺乏经营管理人才,村集体经济发展较为困难。

三是自然资源匮乏。首先是土地资源严重缺乏,影响了产业的规模发展。广西深度贫困地区一般处在资源匮乏的偏远大石山区,属于“九分石头一分地”,土地贫瘠、零星、分散,易旱易涝,人均不到1亩,适宜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流转困难,难以发挥经济规模效用。其次是水资源匮乏。贫困区域无河流或地下河,平时生活生产用水靠收集储存地表水或雨水维持,贫困村都是靠“天”喝水,干旱久了饮用水成为严重问题,羊、牛、猪、鸡等养殖产业只能小规模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化、多元化的产业集群。

四是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路网欠发达。广西深度贫困地区的县、村多地处偏远山区,通往外界都是盘山公路,交通十分不便,物资运输困难,客观条件限制了企业帮扶和产业发展。

4.文化教育系统的封闭性是深层诱因

一是广西深度贫困地区大多地处边远地区。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深度贫困地区的交通、信息等都不发达,文化教育与外界交流不畅,形成了一定的孤岛效应,文化教育水平严重落后,且一定程度上受到“读书无用”观念影响,学习氛围不好,使得广西深度贫困地区读书学习的意识和依靠学习改变自身经济状况的意识不强,脱贫致富的内生能力不足。

二是广西深度贫困地区的一些贫困户教育负担较重。由于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经济基础薄弱,且贫困户家庭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多,耕地面积不足,劳动力少,导致收入少,入不敷出,难以维持贫困户子女完成学业,特别是当遇到突发事件冲击或天灾人祸时,根本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维持贫困户子女的正常学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