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太阳能利用的现状和前景

我国太阳能利用的现状和前景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对太阳灶、太阳热水器和太阳电池的研究。我国已经建立起一支稳定的科技人员队伍,太阳灶、太阳热水器、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电池等项目亦由实验研究走向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热水器生产国,其产量约为其他各国产量之和。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我国的太阳能利用的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因此,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应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目标之一。

我国太阳能利用的现状和前景

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太阳能的国家。解放以后,我国的太阳能事业也和其他科学技术事业一样,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获得了新生。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对太阳灶、太阳热水器和太阳电池的研究。但由于正值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人财物力有限,当时人民对太阳能的需求并不迫切,所以发展不快。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以后,随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能源被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太阳能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以后,太阳能利用事业蓬勃发展,进展很快。我国已经建立起一支稳定的科技人员队伍,太阳灶、太阳热水器、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电池等项目亦由实验研究走向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热水器生产国,其产量约为其他各国产量之和。据1993年的统计,全国已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30万平方米,被动式太阳房180万平方米,太阳能温室34.2万公顷,太阳灶14万台,太阳能干燥器1.32万平方米,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节能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我国的光伏事业也发展迅速,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能力也从1985年以前的年产200千瓦,猛增到现在的4.5兆瓦。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我国的太阳能利用的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尽管由于劳动力便宜而使太阳能利用的成本并不比工业发达国家的水平高,但效率远不如在国家所达到的技术指标,因此还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使我国的太阳能利用的技术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常规能源的增长速度一时又跟不上工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所以,利用太阳能来弥补我国常规能源不足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一些缺乏燃料的边远地区,如内蒙、西藏、青海等地区。在这些地区发展常规能源需耗费巨额投资,而那里的太阳能源又如此的丰富。因此,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应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目标之一。

由于太阳的光和热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宏大而又永恒的能源,同时利用太阳能的各种能量装置在工作时又没有污染环境的危害,所以它一直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去开发。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太阳能实际应用知识的不断积累,各种奇妙的设想、方案、创造、发明,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是不管你戏法怎么变,基本原理只有两条:要么把太阳能直接变成电能,加以应用;要么把太阳热能经过某种工质,再加以使用。当然也可以利用生物,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这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中予以讨论。(www.daowen.com)

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太阳能,是最近一些年中发展起来的。虽然提出的方法中,有的并不一定具有实用价值,但是这一切都意味着人类是在开辟未来的能源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胼手胝足地前进着。也许,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太阳能将成为人类最快实现能源解放的一条重要途径。

联合国为了推动全球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计划在1996年召开有各国领导人参加的“世界太阳能高峰会议”,会议将讨论«世界太阳能10年行动计划»(1996~2005年),«国际太阳能公约»,«世界太阳能实章»。作为这次会议筹备工作的一部分,1995年4月11~14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太阳能高级研讨会”,会上讨论通过了«北京宣言»。该宣言明确提出;“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一部分常规能源,它既是近期迫切需要的补充能源,又是未来能源的结构基础。”“太阳能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平等给予和可自由利用的能源。它对于中国边远地区的能源供给以及中国东部西部地区的平衡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于改善当地和全球环境也有重要意义。”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太阳能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太阳能利用领域已由生活热水、建筑采暖等扩展到工农业生产等许多部门,尤其是太阳能热发电光伏发电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成本大幅下降。到下世纪初太阳能发电的价格将有可能降到与常规电价相同的水平,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已指日可待。人们已经强烈意识到,一个广泛利用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时代——太阳能时代即将到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