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工程师培养与工程伦理教育

工程师培养与工程伦理教育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从严治党,强调敬业精神,从狠抓意识形态和思想斗争的背景出发,强调工程师这一类高级专业人才和专业工种的思想素养。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指明了主攻方向。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工程师培养与工程伦理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发展的高潮,并向工程强国大步迈进。工程伦理教育对我国工程类人才培养以及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工科学诚信品质,提升竞争能力,塑造敬业形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强化法纪观念,培养团队精神。学生在掌握基本工程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对工程技术有整体性的认识,从而成为具有高瞻远瞩的工程理念、卓越非凡的工程创新精神、深切的职业自觉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新时代工程技术人员。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从严治党,强调敬业精神,从狠抓意识形态和思想斗争的背景出发,强调工程师这一类高级专业人才和专业工种的思想素养。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指明了主攻方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发展战略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质”与“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产业发展的人才需要,更好地完成新时代所赋予的高质量工程人才教育和培养的使命,成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双向调研,我们发现出现大量“跳槽”、被辞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毕业生自己造成的。调研发现,学生职业伦理和职业素养的缺失,是出现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工程类学生通过学校培养体系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很大程度上都能够掌握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但是当学生真正以工程师的身份走向社会时,往往会面临来自职业生活的伦理挑战,如风险责任承担、施工环境挑战、团队管理服从认同、法律等。(www.daowen.com)

对未来的工程师——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实施工程伦理教育,加速培养中国工程类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规范,严于律己。保证高级技术人才、工程师在自觉自律的情况下,恪守专业操守和职业道德。面对违法乱纪的行为,能够做出客观、专业的职业判断。通过构建工程类专业学生的科学与工程伦理观,能够为企业、社会和国家创造财富,并缩小我国和发达国家对于职业工程师道德和规范教育上的差距,加速我国工程类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

201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第14号文件《关于转发〈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及说明的通知》中,工程伦理被列为公共课程必修课程,这也说明了工程伦理对于工程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