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改进与推行绿色金融认证制度

改进与推行绿色金融认证制度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16年的修订版上规定了四种绿色债券的评估认证方式:咨询评估、第三方认证、审计核查以及评级。[41]我国香港特区于2018年初发布的《绿色金融认证计划》,对绿色认证制度的规定更为周详与科学,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42]以上经验对改进我国绿色认证制度具有重要指引价值。[45]政府部门的参与是统一绿色认证标准的基础。

改进与推行绿色金融认证制度

1.借鉴先进经验优化我国绿色认证制度

严谨、包容、透明、公开的绿色认证体系是绿色金融监管的重要补充。[40]在绿色债券领域,国际资本协会2014年就推出了《绿色债券原则》(GBP),对绿色债券的认定标准、项目分类覆盖范围、募集资金管理与使用等事项作出了统一规范。在2016年的修订版上规定了四种绿色债券的评估认证方式:咨询评估、第三方认证、审计核查以及评级。在GBP框架下,又进一步补充开发了《气候债券倡议》,对绿色行业的界定、与认证机构的合作、对认证程序的监督等事项作出了细化规定。CBI的认证过程分为发行前认证、发行后认证、定期认证三步。[41]我国香港特区于2018年初发布的《绿色金融认证计划》,对绿色认证制度的规定更为周详与科学,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该标准将绿色金融认证的范围设定为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绿色项目,使认证范围大大扩展;认证类型包括发行前认证与发行后认证,以实现对绿色金融的全程评估与监督;明确了绿色认证的运营主体、运作流程、结果应用等规范制度,以防范违规与虚假认证风险;绿色金融认证的信息披露机制和认证结果异议机制,以规范认证机构的认证行为和保护绿色金融投资者权益;保持绿色金融认证国际标准的一致性,也兼顾了新兴经济体绿色金融发展的特殊性。[42]以上经验对改进我国绿色认证制度具有重要指引价值。

2.鼓励发展第三方独立认证机构

在国际绿色债券市场中,专业的环境评估和第三方认证机构,如CICERO(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Vigeo评级、DNV GL集团、CBI、Oekom研究中心,KPMG(毕马威)、Sustainalytics和Trucost公司等,在评判项目“绿色”化、环境效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43]今后,我国应在借鉴境外独立认证机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设立明确的市场准入制度及更为具体的资质要求,发展更多、更具专业实力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在绿色金融申报审批以及后续资金监控方面发挥其公信力优势,分担监管部门的压力,同时为我国今后由“自愿”认证改为“强制”认证提供组织保障。[44](www.daowen.com)

3.统一与细化绿色认证标准

认证机构在确定统一而细化的标准下实施认证行为,才能有效防范“洗绿”的道德风险[45]政府部门的参与是统一绿色认证标准的基础。[46]我国应由绿色金融标准化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绿色金融监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根据我国绿色产业分类标准并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制定在各方面和各层面上尽量统一化的绿色金融标准,在标准统一化的基础上,再作细化与可操作化的改进。无论是人民银行的标准还是发改委的标准,都以宏观形态存在,并未提供可参考的具体认证标准,这为认证机构随意性、差异性、失准性认证提供了便利条件。今后应着力制定详尽的标准,结合绿色项目所涉及领域的专业特点,设计定量和定性指标以及分值标准,提升绿色金融标准的可适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