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无纸化立案背景下的电子化材料提交的制度维度优化方案

无纸化立案背景下的电子化材料提交的制度维度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20年以来,无纸化立案背景下的电子化材料提交,由最高人民法院自上而下强力推动,系任务指标下的被动性上线,此种上线运行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覆盖全国,但因发展进程所限,相关制度及配套措施并未跟上,比如,缺少统一的电子化材料提交要求,对当事人诉答主张和证据主张进行要件式、结构化引导不足,电子化材料提交的效力认定等配套规则缺失,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导致电子化材料提交实践中出现相关问题。

无纸化立案背景下的电子化材料提交的制度维度优化方案

1.任务指标下的被动上线

当事人提交电子化材料主要基于无纸化立案相关工作要求,是优化营商环境中提升司法公正效率的重要举措。2020年以来,无纸化立案背景下的电子化材料提交,由最高人民法院自上而下强力推动,系任务指标下的被动性上线,此种上线运行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覆盖全国,但因发展进程所限,相关制度及配套措施并未跟上,比如,缺少统一的电子化材料提交要求,对当事人诉答主张和证据主张进行要件式、结构化引导不足,电子化材料提交的效力认定等配套规则缺失,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导致电子化材料提交实践中出现相关问题。

2.我国立审分离诉讼传统的影响(www.daowen.com)

我国立案阶段与审理阶段证据材料证明对象不同,立案阶段证据材料只需要证明争议存在的客观性和已然性,审理阶段证据材料则须证明诉讼主张成立的相关事实具有“高度可能性”存在,因此两个阶段在诉讼资料提交方面有着不同的需求。但在无纸化立案背景下,当事人在线提交起诉材料后,也可能一并在线提交其他诉讼材料,立审分离思想下立足于起诉和庭前“分阶段”释明指引已不足以适应司法实践现实情况。笔者认为,在遵循立审分离的诉讼传统前提下,仍可整合立案环节和审理环节电子化材料提交需求,在审前环节对诉讼主张及证据资料提交进行初步释明指引,以提高当事人提交电子化材料的有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