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威尼斯的劳资关系及其调整方式

威尼斯的劳资关系及其调整方式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有的产业都蓬勃发展的威尼斯是怎样处理劳资关系的呢?讨论这个问题,也许应该从探寻威尼斯当时是否存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所划分的劳方与资方开始。但如果涉及资本家是否直接参与经营,以及因此产生的劳资关系的问题时,由于各个业种的情况迥异,无法一概而论。可就在委员会审议申请的过程中,劳资双方达成了协议。并且决定日后调整薪资时,由劳资双方各派4位代表,组成8人委员共同商议。

威尼斯的劳资关系及其调整方式

所有的产业都蓬勃发展的威尼斯是怎样处理劳资关系的呢?这不禁令现代人感到好奇。讨论这个问题,也许应该从探寻威尼斯当时是否存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所划分的劳方与资方开始。

不仅是在16世纪,威尼斯共和国的统治阶级,从来都是由一群以资本投资及其有效运用为首要目的的男人们所组成。国家的政治、外交和军事,均是围绕着这个主题而展开,从这一点上来说,威尼斯无疑是资本主义式的社会。但如果涉及资本家是否直接参与经营,以及因此产生的劳资关系的问题时,由于各个业种的情况迥异,无法一概而论。那么中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基尔特(Guild,同业公会)是不是在威尼斯也占有主导地位呢?事实上这方面也是根据各行业情况不同,再加上威尼斯特有的国情,同样不能简单地回答是或否。

唯一可断言的是,威尼斯共和国的法律对于工业资本主义的支持,远远少于对发展贸易的支持。尽管进入16世纪后,威尼斯有产阶级的关注转向了工业,政府对此也给予积极的鼓励,但依然存在着不少法律上的限制。这也许是因为威尼斯政府为了吸引国外优秀的技术人才,以推动经济的多元化,所以才会更着重于人才的保护和培育,而对投资者设置了重重障碍。

最典型的是丝绸纺织业的例子。根据威尼斯的法律,要成为丝织厂的持有人,除了需要充足的准备金外,本人还必须会操作纺织机器。这项规定将行业的从业人员清楚地分成两类:一类是提供原料、订购成品的商人,另一类则是纺织工人。

当然,尝试着向近代资本主义转型的现象也还是有的。比如说手握订单的商人以固定的月薪买断工人的生产力。但这种行为很快就遭到丝织业工会的投诉。工会在向政府的申诉中强调,如果将技工变成纯粹领钱干活的劳工,不但影响外来优秀人才的引入,而且让已经在威尼斯定居的技工们失去进取心,最终会导致丝织业的衰退。结果,工人们胜诉,丝织业工会决定,薪资按产出量决定。

第二次的尝试是由工人一方发起的。那些经济上变得富裕的技工用手中的闲钱投资购买了纺织机,甚至有的人拥有30台之多。有了多余的机器,就可以雇用更多的工人,生产更多的产品,摊薄薪资。这些技工企业家们,向掌握订单的商人们开出优惠的条件,相较于其他工厂织1布拉乔奥的丝绸30苏尔多到32苏尔多的工资,他们只需要16苏尔多到20苏尔多。

对此,商人们当然是不胜欢迎。但利益受到损害的其他工人们可不答应,他们向政府提出了控诉。按威尼斯政府的规定,每一个织丝工所拥有的纺织机,最多不能超过6台。由于丝织业的发展迅速,产量激增,几乎所有人都忘记了这条规定的存在。然而,不管是否被人遗忘,法律终究是法律。在威尼斯,只要没有修改的必要,哪怕是没人关注的法规,依然有着其法律效力。元老院做出了旧规不变的决定。第二次向近代资本主义转型的尝试也以失败告终。

在这种环境之中,威尼斯丝纺业的工人队伍不断扩大,从1493年的500人,到1554年时已经超过了1200人,而且人数继续在增加。蓬蓬勃勃的景象与日渐式微的意大利其他地区呈现出鲜明的对照。由于工人数量增长过快,甚至让商人们无法提供足够的订单。于是,政府修法要求技工必须自己负责货源,而且每个工人不能有超过两台的机器。

与丝织业相比,毛纺工业则显得更资本主义化。这可能和毛纺织物从原料到成品的加工过程比较复杂,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有关。工会的成员由拥有资本的商人构成,独立的劳工工会一直要等到1539年才成立。另外,由于制作毛线是在家庭内完成,干活的主要以女性为主,她们是不隶属于任何组织的。毛线完成后的包括染色在内的5道工艺都有各自的独立组织,工作场所也各不相同。不过,除了染色工可以同时接受不同货主的订单之外,其余工种的工人们都是为同一个货主,即同一个资本家干活。因此,货主对产量的管理比丝织品行业要来得容易。不过资本家直接控制生产,容易引发工人的不满,1556年,便发生了罢工事情。(www.daowen.com)

早在两年前,毛纺工人就以原材料和物价的上涨为由,向政府有关方面提出了加薪的要求。实际上他们是不满订货的商人们一面不肯加薪,一面却不断要求增产。

可是,接到申诉的政府委员会,又以典型的官僚作风,将皮球踢给了其他部门。等不到音讯的工人们,终于忍无可忍,发动了罢工。

究竟是谁领导了这场罢工,最终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不过组织者的能力非常了得,选择了一个绝妙的时机发起罢工,而且整个过程展现出牢不可破的团结力。

当时,威尼斯与叙利亚签订了一大笔合同,毛纺品的需求量正值高峰时期。威尼斯码头上停泊着大量的商船,万事俱备,只等工厂送来产品。

罢工发生在最后一道工序。货主们对着只差一口气的产品无计可施。任他们怎么央求,工人们不是借口称要询问同伴是否愿意,就是直接要求涨薪,也有人索性以工作量太大力不从心为由,一口回绝。商人们担心形势发展下去,会引发其他生产环节上的工人们的罢工。

这一次,轮到货主们向政府提出上诉,说威尼斯毛纺织业将面临崩缺。政府似乎也有同感,特地提高层级,由负责国家重大事项的“十人委员会”出面,代替“通商委员会”商议对策。

“十人委员会”向罢工的所有工人发出指示,令他们迅速回到工作岗位,可是命令却不见效。工人们既没有破坏机器、烧毁在港口等货的商船,更没有组织游行队伍,也就是说他们没有触犯任何法律,政府不能强制他们劳动。

眼见着形势僵持不下,为了不再蒙受更大的损失,货主们又向“十人委员会”提出招聘外国劳工的申请。可就在委员会审议申请的过程中,劳资双方达成了协议。工人们接受增产,货主们同意加薪。并且决定日后调整薪资时,由劳资双方各派4位代表,组成8人委员共同商议。这不正是今日的劳工参与企业经营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