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宣传教育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宣传教育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宣传教育的对象和内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宣传教育是针对全体公民的,其中名城管理者、名城保护工作者、名城居民和名城旅游者应是重点对象。[9]王景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概念.城市规划汇刊,1994:12~16[10]南京城市规划网www.njghj.gov.cn,2002-10-13。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宣传教育

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宣传教育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实行20多年来,保护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得益于宣传教育之功。不过从现阶段名城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看,宣传教育工作还任重而道远,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需要进一步拓展。

(一)宣传教育的对象和内容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宣传教育是针对全体公民的,其中名城管理者、名城保护工作者、名城居民和名城旅游者应是重点对象。

宣传教育的内容概括来讲可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1.知识层面

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明了有关历史文化名城的普及知识和专业知识。包括何谓历史文化名城,我国有哪些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的内容、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原则、方法、法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历史文化名城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等等。

2.行为层面

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在与名城接触的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及影响和监督他人的行为。

3.伦理层面

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树立自觉的名城保护意识,使保护名城、传承文化成为人们普遍的价值观念。

通过以上三个层面的宣传教育使名城的管理者认识到保护名城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在城市管理中贯彻正确的保护理念;使名城保护工作者掌握全面的、先进的名城保护理论和技术知识;使名城居民了解自己的城市、热爱自己的城市,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名城旅游者懂得理解和欣赏名城,爱护名城。

(二)名城保护的旅游宣传教育

旅游正成为历史文化名城越来越重要的城市功能。通过旅游,人们以观赏、体验、娱乐等方式感受到名城在历史、科学美学等多方面的价值,但同时也会有破坏名城的现象发生,因此,在旅游过程中引导游客形成健康的文化旅游方式是名城保护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首先,应健全名城文化资源的展示系统。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深厚,浮光掠影式的游览是无法领略其文化韵味的,有些隐性的资源更难以让游客直接感受到,可以借助指引牌、命名牌、说明牌、多媒体触摸屏影视等进行标识指引和形象展现,同时对行为规范加以提示,以引导游客体味名城魅力,增强名城保护的自觉性。其次,旅游从业人员对名城保护和旅游发展要有正确的认识,牢牢树立可持续旅游的观念,切忌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约束自身的行为,为游客树立好的样板,以恰当的方式提醒和监督游客的不文明举动。第三,对名城的居民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使他们对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的意义与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名城的居民是城市形象的代言人,他们的文明举止、对乡土的热爱、对名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关爱都会感染游客。

(三)设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标志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由国务院批准并公布的,这一称号是对所在城市重大历史和科学价值的肯定,既是一种崇高的荣誉,也赋予了这些城市铭记历史、传承文化的重任。因此,无论是名城的居民,还是外来的旅游者,都需要让他们对名城有明确、强烈的感知,以及发自内心的景仰和呵护。如今,当人们看到世界遗产方圆标志,自然会联想到人类与自然应有的和谐、全世界对遗产的关心和保护。2005年8月1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启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公告》,采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见图5-2)。对于百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应有一个共同的标志,可以用于各种媒体形式的宣传,以及城市的入口处等重点地段,以强化名城身份特征。

img45(www.daowen.com)

图5-2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注释】

[1]冯骥才.手下留情——现代都市文化的忧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43

[2]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1

[3]刘红婴,王健民.世界遗产概论.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91

[4]仇保兴.中国城市面对未来的六大危机.城市开发,2004,(4)下半月刊:23~27

[5]郑孝燮.文态环境建筑特色——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问题.城市发展研究,1998(6):13~16

[6]参见李任远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北京文化网www.oldbj.com,2002-5-26

[7]郑琦.真实性和个性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1999,(4):31

[8]参见文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缘何千呼万唤不出来.中国世界遗产网www.cnwh.org,2002-3-14。

[9]王景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概念.城市规划汇刊,1994(1):12~16

[10]南京城市规划网www.njghj.gov.cn,2002-10-13。

[11]王景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概念.城市规划汇刊,1994(4):12~16

[12]王景慧,阮仪三,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1

[13]参看《我国的历史名城如何保护》.中宏网.www.macrochina.com.cn,2005-2-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