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项目式学习:如何确定目标的有效方法

项目式学习:如何确定目标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巴克项目研究所提出的项目式学习八大黄金标准,其核心就是聚焦学习目标,包括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内容、技能,以及对于学科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项目式学习的目标是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其适切与否直接影响着项目式学习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综合来看,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的活动目标有三个方面的共同特征。

项目式学习:如何确定目标的有效方法

谈到项目式学习,很多教师会下意识地想到“做”,而不是“学”。事实上,巴克项目研究所提出的项目式学习八大黄金标准,其核心就是聚焦学习目标,包括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内容、技能,以及对于学科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有效实施,学生记忆知识和概念的效果要远远高于传统的学习方式。那么什么是项目式学习的目标?它有哪些特征?又要如何确定项目式学习的目标呢?

1.什么是项目式学习的目标

项目式学习的目标是指在完成项目学习之后,学生应该获得的学习结果。具体到初中历史则包括对中外历史基本知识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的了解,对反映历史学科本质及思想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初步掌握,对人类历史的延续和发展产生的认知兴趣,对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感悟。在此基础上养成的爱国主义情感,开拓的国际视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都为将其培养成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除此之外,项目式学习的目标还包括经历项目主题的探究和项目问题的解决等一定的困难之后,学生获得的愉悦的心理感受,还有学生对历史学科和下一次项目学习的好奇和期待,以及自主学习、交流合作、项目规划与实施的能力等。

项目式学习的目标是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其适切与否直接影响着项目式学习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其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开展项目学习活动的目的、方法、预期结果;二是矫正项目式学习的方向,调整教与学的行为;三是为项目式学习评价提供参照。这里强调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是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的具体体现。

2.项目式学习目标的基本特征

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的目标,既要体现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又要彰显项目式学习的育人价值。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主要指学生通过项目开展所获得的历史学科的知识、技能与素养。项目式学习的育人价值是指学生在完成项目式学习的相关学习任务之后,还能做什么?比如完成项目所需的调研方法,创意和动手制作项目作品的设计和制作能力,与同伴交流合作与互助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目标突破了学科界限,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素养培育目标的达成。综合来看,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的活动目标有三个方面的共同特征。

一是深度性。在项目式学习的理论部分,笔者在上文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中已经有所分析和阐释,项目式学习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学习金字塔中的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等学习方式,属于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学习,其在知识学习和概念理解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项目式学习目标的第一特征,就应该是建立学习与知识的深度理解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彰显历史学科所需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促进学科概念和能力的深化。学生通过方案设计、材料搜集、问题解决、产品制作等项目式学习过程中一系列的高阶认知策略和行为,加深对学科概念的深度理解,并实现真实情景下的学科知识迁移和应用。

二是发展性。项目式学习在学习目标上,不仅要掌握事实性的知识与内容,更要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不仅关注学生当下的成功体验,更着眼于培养具备决策和规划能力的自觉和持续进行终身学习的学生。因此,制定活动目标时,既要符合学生当前实际,又要指向学生未来发展,既要获得历史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又要体现超越历史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科本质。

三是结构化。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的活动目标是历史学科总的育人目标的一部分,在实施过程中,既要注意某一个项目单元的学习目标与其他项目学习单元的学习目标相互关联,相互支撑,还要注意其与历史课程总的育人目标相关联,使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都能彰显历史学科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

案例链接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这一项目式学习中,笔者设计的项目式学习活动目标如下:

第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时期,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史实,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苦难中铸就辉煌、在挫折后毅然奋起、在探索中收获成功、在失误后拨乱反正、在转折中开创新局、在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历程。

第二,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梳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七大、十五大、十六大、十八大、十九大等重要会议的内容和意义,通过对会议内容和意义的完整把握,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培养学生在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三,搜集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尝试以PPT或微课等形式向同学展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的奋斗精神和开拓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理解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从而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学习党史、国史、校史,做勤勉、自立、尚公、爱群的“十九”(天津市第十九中学)人,投身实现强国大业的“中国梦”中去。

为达成以上项目式学习活动目标,笔者确定了四个子项目供学生去分析和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7月—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0月—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12月—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11月至今)的中国共产党。这种活动目标和围绕目标的活动设计向学生呈现了一个综合性、完整性、结构化的任务,兼顾了深度性和发展性。

学生要想达成上述活动目标,就要依据任务要求拟出需要解决的系列问题,并通过自身的探究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此来推动项目学习的深入开展。活动目标的达成需要以唯物史观为统领,以时空为序,借助史料实证等研究方法归纳概括不同时间段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情况。既不再追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单项目标的逐个达成和简单拼接,也不以知识、过程、方法为终极目标,而是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镶嵌在相对宏观的历史视野下,充分调动和迁移教材中所学到的中国近代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多种视角、多种层面、多种联系中分析中国共产党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历程。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同时,学会把握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这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培养学科素养。

3.项目式学习目标设置的依据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广大一线教师重新理解历史课程内涵、重新构建历史教学目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它要求广大历史教师完成从关注三维目标到立足核心素养的转变,实现历史教学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转型。就历史学科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育而言,活动目标的制定不仅要能够体现出学科的地位和功能,也要反映出历史教育学校整体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项目式学习与传统的课程教学相比,在学习目标上的着力点、侧重点不是掌握事实性、结论性的知识和内容,而是强调理解和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过程,这与历史学科能力培养与素养熏陶的新课程理念相契合。就项目活动顺利开展的需要而言,项目式学习目标的酌定必须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项目式学习单元的学习主题与核心内容,二是项目本身所承载的学科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发展的任务,三是学生的已有基础和发展需求。

鉴于此,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在设置活动目标时,既要充分考虑项目活动顺利开展的需要,又要深刻领会历史学科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内涵,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项目学习活动的开展始终贯穿着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核心任务。这就要求在制定历史项目式学习目标时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二是要体现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和性质,关注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三是要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案例链接

以“生活环境的变化”项目式学习为例,课程标准有如下表述:“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学科素养培育与项目顺利开展的需要,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和叙写活动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特长自愿组合为社会类和家庭类两大项目组,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或走访调查搜集相关材料,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生活环境的变迁情况,感受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历程,初步学会开展社会调查的一些基本方法。(www.daowen.com)

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和所收集的相关资料,概括、分析、判断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提高学科基本能力和学科素养,体会改革开放的成果,感受改革开放带给我们每个人的好处。

以项目组为单位将探究成果制作成演示文稿、调查报告、小论文等项目作品。两个项目组分别汇报探究成果,再现项目探究过程,同时两个项目组之间进行互相评价。

上述目标设计从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项目开展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在项目组的探究中各擅所长,提高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史料搜集与运用能力,同时掌握一些简单的开展社会调查的方法。项目准备活动的开放性也充分尊重了学生意愿,关注了学生差异,有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挥,课堂上互动的渐进性则有助于学生认知递进。同时,这一项目活动目标设计了学生制作演示文稿、撰写调查报告等有关项目作品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在进行史料实证的基础上,探究特定时空框架下生活环境变化的表现和原因,理解变迁影响,形成正确看待历史、客观审视现实、积极面向未来的积极态度,在凸显以人为本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元互动与交流,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认识到了特定时空框架下人们生活环境变化的表现和原因。同时,通过教师的补充讲解和启发,学生能够理解生活环境变迁的影响,坚定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3.确定项目式学习目标的三个关键步骤

在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中,酌定活动目标的过程也是一个依据项目探究主题明确探究任务和项目作品要求的过程。一旦清晰了项目作品的标准,理解了具体的要求,就可以确定驱动计划过程的必要条件。当然,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些新的可能性可能会萌发新的需求,这些新的可能性只有在项目实施推进的过程中才会显现。一般来说,确定项目式学习目标有三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是围绕项目式学习单元学习主题,依据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结合项目式学习单元的学习内容深入讨论分析,理清多个项目学习主题之间的关系,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明确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和达到的水平标准,整体设计项目式学习的学习目标。

第二步是分析本班学生已有学科水平,现阶段思维特点和发展需求,明确表述本单元学习的学科核心素养整体目标及其项目单元内每个课时的目标,目标要更加针对学科核心内容,指向基础性、关键性问题的解决。

第三步是开放研讨,学校应致力于打造教研共同体,组织教师们开展相关研讨活动,甚至可以组织校际交流,多方听取意见,借以对项目式学习目标进行检验、调整、修订和完善,最终确定项目式活动目标。

学习目标是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具体举措,项目式学习目标的确定,也是对教育目的和教学价值的不断追问。教师要把学生的成长放在更长的时间轴上来考量,将工作的重心从学科教学转向课程育人,把学科育人目标解构成学科的系列项目明确的单元学习目标,有助于教师做到心中有学科全局,包括学科的学习内容和不同年级学生应达到的素养目标。

案例链接

以“经济重心南移”项目式学习为例。在这一项目式学习中,笔者为确定项目式学习目标,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围绕“经济重心南移”这一项目学习主题,整合相关内容,并将这一项目主题分成三个小项目:(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3)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整体设计项目式学习的学习目标。

二是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将具体活动目标设置如下:

第一,结合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时期的相关历史,梳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提高总结、归纳能力。

第二,对不同朝代的南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比较,结合示意图、文字等材料讲述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认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在历史进程中的联系、延续和发展,提高观察、识图能力,材料分析和表达能力。

第三,通过对所学知识和相关资料的搜集梳理,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提高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在活动中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根据项目开展的需要,笔者将执教班级的全体学生纳入,分成三个项目组,从不同角度入手,开展一系列相关的资料搜集、信息处理、分析研究,探究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

这样的学习目标源于学科,又超越学科,兼顾了活动开展和学生素养提升等方面的需求,为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素养培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习目标的达成需要“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为切入点,以唯物史观为统领,着力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与家国情怀品质,既不再追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单项目标的逐个达成和简单拼接,也不以知识、过程、方法为终极目标”。[17]这就为项目活动循序渐进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