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风险基础审计含义-审计学原理

风险基础审计含义-审计学原理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风险评估入手,综合分析影响被审计单位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及探求风险管理的风险基础审计已势在必行。以风险为基础的审计方式是以制度为基础的审计方式的发展,代表了现代审计方法发展的最新趋势。由上可见,人们对风险基础审计还缺乏全面的认识,甚至心存疑虑。在风险评估中必须进行内部控制恰当性与有效性测试,在实质性测试时同样要使用账目基础审计的各种方法。

风险基础审计含义-审计学原理

20世纪60年代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迅猛增长,社会经济多维化趋势显著,由此,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受到企业内部及外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仅以被审计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为核心的制度基础审计显然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风险评估入手,综合分析影响被审计单位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及探求风险管理的风险基础审计已势在必行

所谓风险基础审计,是指以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识别为基础,全面分析影响被审计单位管理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并据此确定实施进一步审计的性质、范围、时间,进而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检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以风险为基础的审计方式是以制度为基础的审计方式的发展,代表了现代审计方法发展的最新趋势。风险基础审计立足于对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为出发点。它强调审计战略,要求制定适合被审计单位状况的审计计划,要求不仅应检查与内部控制制度有关的因素,而且应检查企业内外的多种因素,不仅应进行与会计事项有关的个别分析,而且应进行涉及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风险分析。再者,与以制度为基础的审计方式所强调的内部控制制度与审计测试之间的关系不同,以风险为基础的审计方式要求从被审计单位目标确认与分析开始,进一步研究影响单位目标实现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而且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用以确定审计人员实质性测度的重点和测试水平,确定如何收集、收集多少和收集何种性质证据的决策,最后引导出管理风险的办法。(www.daowen.com)

风险基础审计方法是正在探索、尚未完善的一种新方法,国内外审计职业界对其认识存在很大差异。例如,社会中介审计认为,注重从企业宏观层面了解会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就是风险基础审计。而不少内部审计组织和人员却认为,对影响单位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因素分析与预测并对管理层提出管理风险的措施,即为风险基础审计。他们的观点不能说是错的,但只是局限在自己本身工作的范围方面,没有从建立一种完整的审计方法体系方面去认识问题和解释问题。风险基础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理念和方法,随着国内外审计失败事件连续不断地爆发,引发了业内外新的关注和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安然事件中安达信会计公司失败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于风险基础审计理念和方法的失败,因此要求反思甚至停止采用风险基础审计方法。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我国中天勤会计事务所出现的问题是因为没有采用风险基础审计方法。由上可见,人们对风险基础审计还缺乏全面的认识,甚至心存疑虑。反映在审计实践中,国内外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及内部审计机构对风险基础审计方法进行了探索,但存在很多局限性,隐藏着一定的审计风险:有的只注重对企业的目标、经营战略及其业务流程的了解,忽视了对重要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的实质性测试,将实质性测试集中在例外事项;有的只注重对企业一般情况及其环境的了解,忽视了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认为内部控制测试已经过时了。由于实施的实质性程序有限,当不实施内部控制测试或没有发现内部控制失效时,审计人员就不能发现业务交易中的问题及会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再者,有的只注重使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忽视了传统的审阅、核对、复核等方法的使用。要想使风险基础审计方法有效实施,必须将其与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及账目基础审计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风险评估中必须进行内部控制恰当性与有效性测试,在实质性测试时同样要使用账目基础审计的各种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