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2014年:杭州创投人访谈录

2014年:杭州创投人访谈录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9月,当马云携着淘宝的8位特殊卖家敲响了纽交所的钟声,史上市值最大IPO的互联网公司就此诞生,这是全球资本的一件盛事,也为杭州的天使投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次的布局,也成为银杏谷构建云产业生态圈中最为亮眼的一笔。2013年,首届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召开,全国首个云产业生态联盟即云栖小镇联盟在这里成立。云栖小镇对涉云产业的集聚效应增速惊人:2015年,涉云产值近30亿元;2016年,涉云产值超过80亿元。

2014年:杭州创投人访谈录

工业心理学系出身的陈向明,是一个思维活跃且战略方向明晰的人。跨界学科出身让他在投资过程中倾注了诸多人文的思考,这恰好与他后来的半导体产业经历形成跨界互补。

“聪明人应该学会跨界,未来世界是给有想象力的人的。”他预言。

谈起过去的业绩,陈向明只是觉得还不错,谈不上有特别满意或者经典的案例,他认为过去不代表什么,未来才真正叫人兴奋,言语间甚是出神。而事实上,开始天使投资的最初那笔8亿元的资金,今天已经增值到近40亿元,增长了4倍。

陈向明

2000年,陈向明开始进入天使投资,后来以士兰微的自有资金成立士兰创投,开始了他“以投资连接未来”的新旅程。2013年,陈向明在产业投资上进一步深入,引入了华立集团、华日实业、精功集团和万丰奥特等产业GP(general partner,普通合伙人),跨界设立了连接新经济的投资平台——银杏谷资本。

银杏谷资本办公地位于杭州西湖区的龙井山顶。从公司会客室的窗户望出去,只见眼前山峰叠峦、山谷烟雾缭绕,景色宜人。陈向明说,投资重在心静,最忌心浮气躁,他希望在这里团队能静心思考、放开思维畅想未来,专心致志于“用投资的方式连接未来”,如此,一切皆有可能。

2013年,国内天使投资开始告别单打独斗,大跨步迈入机构化时代。天使投资的机构化,经过2012—2013年两年的酝酿和成长,2014年变得意义非凡。这一年,天使基金中,人民币天使投资基金的规模约为美元投资的20倍,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中坚力量。这一年,也被业界定义为天使投资的“机构化元年”。当然,2014年的风险投资迎来黄金机遇期,与这一年阿里巴巴成功赴美上市,还有聚美优品、京东的纷纷上市带来的造富效应不无关系。(www.daowen.com)

2014年9月,当马云携着淘宝的8位特殊卖家敲响了纽交所的钟声,史上市值最大IPO的互联网公司就此诞生,这是全球资本的一件盛事,也为杭州的天使投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阿里巴巴的上市直接在杭城造就了近万名千万富翁,“裂变”出一大批新生代投资人。当然,上市的造富效应也让创业项目对大量的闲置社会资本形成巨大的虹吸效应。

在这个最好的年份里,陈向明也伺机而动,为他的银杏谷资本布局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与阿里巴巴、富士康深度合作,共同运营云栖小镇。这次的布局,也成为银杏谷构建云产业生态圈中最为亮眼的一笔。此后,银杏谷主要的天使项目投资,几乎都围绕着这一生态展开。

过去的十多年,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一路在“马背上”疾驰、一马平川、势如破竹,但并未引起杭州产业界多少共鸣,更别提深度参与其中。但在阿里巴巴集团上市后的第二波“云”浪潮里,陈向明成功抓住了这次机会。他觉得,“云”时代的机会才刚刚开启,互联网同政府、互联网同金融、互联网同产业等的各种合作与机遇逐渐出现,“小荷才露尖尖角”。

云栖小镇之于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从其诞生之初便已经决定了。云服务的布局,作为阿里巴巴的三大核心驱动力之一,马云为其投下10多亿美元。马云预言:从IT(信息技术)时代转换到DT(数据技术)时代,阿里巴巴意欲借助DT来完成全新的跨越——借助大数据云服务,从销售端深入制造业的内部供应链改造中去。

2013年,首届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召开,全国首个云产业生态联盟即云栖小镇联盟在这里成立。第二年,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在考察云栖小镇时,首次提出“产业特色小镇”概念,并在2年时间里先后6次来到小镇,与创业者面对面交流。当年,云栖小镇实现涉云产值10亿元以上,税收1.5亿元,产业已经覆盖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等各个领域。云栖小镇对涉云产业的集聚效应增速惊人:2015年,涉云产值近30亿元;2016年,涉云产值超过80亿元。

看看栖息于小镇里的这些重量级企业,阿里云、富士康科技、Intel、银杏谷、数梦工场、华通、洛可可设计等,看看这里云计算、大数据、App开发、游戏、移动互联网等相对完善的云计算产业生态,便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天的陈向明,看上去如此胸有成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