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山茶的发展和武夷山茶源地地理情况

高山茶的发展和武夷山茶源地地理情况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曾学俊甚至认为,建瓯茶要在市场上重新发出声音,第一个对手,就是武夷山。建瓯和武夷山的关系成为大多数建瓯茶人心头的一根刺。在他们看来,从历史上考据,数百年前,建瓯作为全国精制茶中心的时候,武夷山还只能是个原料生产基地—甚至连个大一点的基地都算不上。品牌带来效益,效益促进制茶技艺的提高,不可否认,武夷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那么,是痛骂武夷山,抑或学习武夷山?

高山茶的发展和武夷山茶源地地理情况

驻守东峰镇的刘成龙有矮脚乌龙和软枝矮脚乌龙,同样在东峰镇的黄美备有台湾冻顶乌龙的祖宗—百年乌龙。这两位茶人的茶品是目前建瓯茶叶的两张金字招牌。但是,靠着两块招牌,撑不起整个建瓯茶叶江山。

曾学俊和杨廷生都提到,要发展精制茶,就要发展高山茶:擎天岩、百丈岩、白石岩、石塔岩、辰山岩、白莲窠、归宗岩、郭岩,这八大山头拥有非常优良的山场条件。他们认为,这些山头虽然比不上武夷山正岩,但是也相去不远。所以,曾学俊甚至认为,建瓯茶要在市场上重新发出声音,第一个对手,就是武夷山。

建瓯和武夷山的关系成为大多数建瓯茶人心头的一根刺。在他们看来,从历史上考据,数百年前,建瓯作为全国精制茶中心的时候,武夷山还只能是个原料生产基地—甚至连个大一点的基地都算不上。他们的精制茶工艺,甚至是从建瓯茶厂的老师傅们手里一点一点学去的。就因为依托旅游,打响了品牌,后来竟然“孙子不认爷爷”了。

从客观上看,武夷正岩有着难以匹敌的山场优势,在品牌建设上也比建瓯先行了许多步,正山小种、大红袍、金骏眉,一个接一个的故事从武夷山走向全国。品牌带来效益,效益促进制茶技艺的提高,不可否认,武夷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而这种良性循环,正好反映出建瓯茶叶目前面临的窘境。(www.daowen.com)

那么,是痛骂武夷山,抑或学习武夷山?

北苑贡茶宋徽宗的偏爱、水仙茶的起源、外销的任务……建瓯茶叶拥有许许多多的历史,也许甚至是太多的历史。这些历史多得可供人沉醉不看眼前路,也会压得人举步维艰。那么也许是时候把历史好好地放下,把传统做茶的精神和技艺重新拾回来,这一泡建瓯茶,才能有再归醇正甘美的那一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