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3+X考试:情境教育新概念取得成果

3+X考试:情境教育新概念取得成果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X”考试改革是对以前固定设置高考科目做法的一次冲击,是向开放式设置考试科目迈出的重要一步,考生及高校将是受益者,同时可促进高中阶段课程设置的改革。而“3+X”考试科目改革就充分考虑了考生兴趣不同、能力不同这种个体差异的存在。李志仁研究员认为,其实这是对“3+X”的一种误解,同时也不真正理解何为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而“3+X”考试不但不会阻碍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相反,还会对其有所促进。

3+X考试:情境教育新概念取得成果

“3+X”考试改革是对以前固定设置高考科目做法的一次冲击,是向开放式设置考试科目迈出的重要一步,考生及高校将是受益者,同时可促进高中阶段课程设置的改革。

李志仁研究员说,以往我国的高考制度在考试科目上分文史类、理工类、外语类、艺术类和体育类,并总共分为两大类,即文科类和理科类。且不论对于哪一类考生来说,不管其能力大小、兴趣何在,高考科目都是固定的,即只要报考了理科类,就必须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5门科目;而只要报考了文科类,就必须考语文、数学、外语、历史政治5门科目。

实行“3+X”考试科目改革后,考生将从上述那种完全固定的高考科目中解放出来,每个考生都将以语文、数学、外语为共同的基础,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及实际能力来选择X,从而有了一定程度的选择权,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

李志仁研究员说,我们应当承认考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并尊重这种差异的客观存在。比如,有人擅长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因而偏爱物理、数学等理工类学科。而有的人则擅长记忆和形象思维,因而偏好文体类科目。同时,各个考生学习能力也是不一样的,正像斧子有锋利与不锋利之分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讲,个人最大的成功是适得其所,即某人所从事的职业或岗位恰好适合于其兴趣和实际能力,这也是个人最大的幸福。而“3+X”考试科目改革就充分考虑了考生兴趣不同、能力不同这种个体差异的存在。

但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未来科学发展的趋势是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科学上的创新与突破也往往产生在学科交叉领域,而“3+X”则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因而不利于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李志仁研究员认为,其实这是对“3+X”的一种误解,同时也不真正理解何为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www.daowen.com)

首先,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是指相关性较强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而并不是无边无际没有限制。例如在地球科学领域,仅仅依靠地质科学是不足以深刻认识地球的外部及内部构造的,同样,仅仅依靠地球物理知识也难以达到这一目的,只有把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甚至与天文学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在地球科学领域有所突破。而“3+X”考试则允许高校在中、英、数3门必考科目之外,再选择1门必选考科目,还可根据专业需要再加考1至2门科目,从而在体制上保证了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

其次,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是有前提的,它要求研究人员对相关学科必须都精通,否则,如果对其中任一门学科只是蜻蜓点水式,则也不可能交叉起来、渗透进去。因此,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不是适合于每一个人的。由于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规律,加之科学发展到今天,都已有了相当的积累,并还不断向纵深发展,而人的精力与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一个人要想精通一门科学是相当不容易的,至于精通两门或多门更是难上加难,只有少数才能出众的人才可以做到这一点。而“3+X”考试不但不会阻碍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相反,还会对其有所促进。如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掌握一门科学都已经很困难,当然不可能再去进行什么交叉与渗透,那么,他们可以选择X=1。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如果他们有兴趣,再加上利益驱使(选择考试的科目愈多,其以后的发展空间就愈大,相应的报酬也愈高),当然会选X=2或X=3,而对于不感兴趣的学科,他们完全可以不选。

由于“3+X”考试在科目设置上也给了高校一部分选择权,因而有利于高校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学科专业的需要选拔人才。

在对中学教育影响方面,“3+X”考试要求学校在上好必修课的同时,必须上好选修课,安排好活动课,从而将带动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宽松环境、伸展空间及制度保障,并将对整个基础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