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非智力因素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非智力因素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习得”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无意识的生活养成,而“学得”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有意识的学习行为。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通过语言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更应该塑造学生健康完善的个性心理,实现逻辑和直觉、情感和理性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从而塑造完整的人格。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非智力因素

语文训练就是以听、说、读、写等语文活动为依托,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并运用语言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成就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旨归。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必须在语言运用的实践过程中通过恰当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训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以推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语文训练与其他训练具有显著不同。训练的直接对象是语言,语言本身不像其他物质工具一样是无情物,而是“存在之家”,它本身蕴涵着丰富的人类情感和价值依托,这是基于语言的训练而存在的语文教学的本体论意义。语言作为一个现实的存在对于每个人来说体现为三个特征:交流的工具、思想的工具、语言即思想本身。

当运用语言交流时,我们都把它当成工具在使用,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所以,马戎认为:“人类在交流中需要沟通信息的工具,才由此而产生语言文字,所以无论从语言产生的原因还是其产生之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来说,我们必须认识到语言最重要的性质就是它作为记录和传递信息工具的应用性。”这就意味着,作为工具而存在的语言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种生活手段,即语言是一种媒介的语言。当然,我们在生活中也能够掌握这种手段,因为语言可以直接通过日积月累的沟通交流运用而获得,这种方式就是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运用语言的习惯。这就是很多人即使没有接受过教育也能够恰当运用语言的原因,甚至还可能通过这种“习得”的方式养成很高的语言运用能力。与此相比较,学校教育的任务就属于“锦上添花”,通过系统的语言训练使学生不仅能够很好地运用语言,而且实现语言运用的有意识性和有目的性。也就是说,“习得”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无意识的生活养成,而“学得”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有意识的学习行为。

与此同时,语言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工具,它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是语言和其他一般工具的本质差异所在。在作为工具的交流过程中,我们总会赋予语言以思想。所以,马戎站在民族社会学的立场指出:“语言为族群历史事件的记载方式和文化传统的象征,也成为各个族群发展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而人们通常把本群语言看作族群的象征,把本族语言的前途看作族群传统文化的前途。”社会文化是个体思想通过语言这个工具而形成的行为结果的集合体,因此,语言在交流过程中就必然地体现出“文以载道”的特性,而语言也就成了民族的象征,所以法国作家都德借用韩麦尔先生之口说出了“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的话,意在揭示语言作为思想承载工具的价值,即语言是思想的语言。这就意味着,基于语言的训练就要通过语言的工具来砥砺思想,扩充思维,从而提升思维的深度、广度、厚度和敏度。从语言的训练进而深化到思维的训练,这是语文教学走向科学化和艺术化的必然之路。

在麦克道威尔眼里,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和“思想的工具”都是第二位的,其真正重要的特征却是自然语言。当把语言理解为一种本体论的存在时,这就超越了个体语言的差异性,从而使语言具有了一种超越个体存在的价值。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把语言仅仅当作语言来训练,仅仅通过语言的玩味来领悟语言的美妙和魅力,用潘新和的话来说就是语文教学要实现“言语人生”——具有较高的符号创造力的人生,指的是在人的一生中,他创造的精神产品在人类的文明史文化史、精神史上留痕的人生;也是一种自由本真的生活态度,自觉坦然的精神境界,健康的性格、人格,“存在”的、超功利的、勇于创造的心态等。这种纯粹的语言训练显然是超越了当前语文教学现实的理想存在,但它应该是语文教学追求的崇高境界。(www.daowen.com)

语言训练与其他训练不同之处还在于训练过程中知识不是简单地仅靠重复就能转化为能力,而是要融入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训练的过程是认知与非认知的统一融合,这是基于语言的训练而存在的语文教学的方法论意义。

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性,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智力因素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显而易见,今天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进步,主要取决于人类大脑智力的活动。非智力因素是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

在基于语言的训练过程中不能忽略这两种因素的集体协同作用。因为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通过语言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更应该塑造学生健康完善的个性心理,实现逻辑和直觉、情感和理性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从而塑造完整的人格。以往的语文训练都忽略了基于语言训练的特点,只从认知的角度去认识和对待语文教学中的训练,故而导致了训练的“异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