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素质教育的本质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

素质教育的本质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种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则是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出发,着眼于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素质打好基础。因此,素质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按素质教育的要求,各学科教学都应该围绕培养人这一任务进行,这是各科教学的共性。

素质教育的本质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种教育模式。为了社会和人的需要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功能观和价值追求,也是它与“应试教育”、功利主义教育以及其他教育模式的区别所在。“应试教育”以满足社会对所谓“精英”的需求为价值取向,以选拔为基本功能,由此出发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它造就少数应试能手而淘汰多数“落第”之人,是选拔淘汰性的教育。功利主义教育以满足社会对实用性劳动者和人才的需求为价值取向,把学生培养成知识型、技能型的人。这两种教育模式都是持社会本位价值观,忽视人的发展需要。素质教育则是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出发,着眼于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素质打好基础。因此,素质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着眼于素质,着眼于发展,这就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特征。

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促进改革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将教育内容化为自己的素质的过程,而内化的实现离不开学生的自觉参与。在这里,学生有着客体和主体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是教育对象,是客体;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是自己发展方向的决定者,是教育信息的主动接受者,因而又是主体。素质教育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不像“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教育那样,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由教师主宰一切,学生任由摆布,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而是共同作为主人活跃在教育活动的舞台上。在课堂上,不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地动脑、动口、动手,师生之间是一种融洽的关系、合作的关系。当然,教师作为教育者,他们的工作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就是把握教育活动的主方向,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运用各种启发性和诱导性的方法启迪学生的主体意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参与教育活动、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地学习和发展、遵循教育方针规定的总目标、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素质的过程。(www.daowen.com)

按素质教育的要求,各学科教学都应该围绕培养人这一任务进行,这是各科教学的共性。就语文教学来说,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要求,这是语文学科的个性。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科本身的具体要求,还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时,素质教育不是一般的发展学生的素质,它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而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是以自主性为前提和特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