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语文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语文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在教《社戏》时,发现教参上把“憎恶封建教育”也归纳为本文的中心思想,经过反复钻研课文,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妥当的。思维训练不可能孤立进行,课堂教学的内容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反映出思维训练。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鼓励、启发学生积极提问,大胆质疑,这实际上是训练学生的思维深度。

语文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1.课文分析的思想性。

(1)对课文分析的思想性,不要仅仅理解为课文本身所体现的正确观点、进步思想或高尚精神,还应有更全面的理解。通过课文分析,培养学生大胆的创新精神和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或者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等等,都应属于课文分析的思想性教育。如讲《美猴王》的思想性,我就不仅仅谈石猴勇敢、机智的品质,还告诉学生,吴承恩能创作出《西游记》,不只是由于他具有丰富的想象和高超的写作技巧,还在于他在思想上勇于大胆创新,敢于以幻想形式曲折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反映人民愿望,这本身也是一种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胆识。讲《看云识天气》,我鼓励学生热爱科学,从小养成善于观察自然的习惯,并说:“说不定在你们中间就有一位我国未来杰出的气象学家。”第二天中午,沈建、黄剑两位同学把我从办公室拉到操场上,叫我和他们一起辨认当时天上出现的太阳光圈是日华,还是日晕。这些例子说明,课文分析的思想教育内容应该是很丰富的。

(2)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要紧扣作者本身的写作意图,切不可牵强附会地“挖掘”,如果把自己的主观理解强加于作者,不但会误解甚至歪曲作品原意,而且还会使学生养成极不严肃、不踏实的学风。我在教《社戏》时,发现教参上把“憎恶封建教育”也归纳为本文的中心思想,经过反复钻研课文,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妥当的。于是,在分析时,我坚持按我的理解,把“赞美农民孩子的纯朴品质,向往自由生活”归纳为本文的中心思想。在学《小麻雀》时,有的学生提出“麻雀象征了受苦的中国人民”,我便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课文,正确理解小麻雀形象的意义。

(3)要紧扣学生心灵,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自己领会课文的思想意义,而不要脱离学生的认识水平,把教师自己的“深刻理解”生硬地强加给学生。教《从百草园三味书屋》,我没有一开始就指出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分析作品所描写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有什么不同,从而去感受作者的爱憎,这样,学生自然会把握住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要紧扣时代脉搏,使课堂上时时充满时代气息。讲《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既启发学生用现在的四化建设成就来说明“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科学论断,又给学生朗读诗歌《将军,不能这样做》,以证明毛主席关于“因为胜利,党内的贪图享受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的英明预见。讲了《梁生宝买稻种》、《分马》、《求雨》这一单元,我叫学生讨论“我身边的共产党员”。

2.课堂教学的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不可能孤立进行,课堂教学的内容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反映出思维训练。这里,我所强调的,是我们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体现出思维训练的内容。

(1)拼音、文字、词语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我注意教会学生用观察、比较、归类的方法来帮助理解、掌握。对汉语拼音,四川人最容易混淆平舌音和翘舌音、边音和鼻音、前鼻音和后鼻音。于是,我教学生找一些常用汉字,把它们的拼音加以分析比较,发现很大一部分偏旁相同的汉字,其声母也相同,根据这个规律,不少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汉语拼音。又比如,对于形似字,学生很容易写错,于是我出的练习除了抄写、听写形似字外,还设计了这样的题:给某一字注音、组词,并写出这个字的形似字。如:“辨”注音“biàn”,组词“辨别”,形似字“辩、瓣、辫”,这样,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是通过自己的回忆、比较去辨析各字的特点,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www.daowen.com)

在课文教学时,也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归类等方法帮助分析理解。如每学了一单元课文,我便要求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就这一组课文在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异同上进行比较,并将整个单元所包括的语文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写成“单元知识小结”。

(2)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条理性。训练方式除了一般的课堂提问外,主要是课堂即兴讲演。几乎每篇课文的教学,我都结合课文分析和学生实际,提一些口头作文题,叫学生思考准备几分钟或分小组发言,或上讲台讲演。讲了《我的老师》,我就叫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我的老师”。学了《想和做》,我就布置学生以《言和行》为题作两分钟讲演。

(3)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鼓励、启发学生积极提问,大胆质疑,这实际上是训练学生的思维深度。这个班的学生开始时对课文几乎提不出问题。教《老山界》,我叫大家提问,学生只能就生字生词提些问题。经过训练,现在学生每预习一篇课文,都能在思想内容、写作方法方面提不少疑问。学《我的老师》,学生提了这些问题:“为什么课文所写的七件事有详有略?”“为什么说‘老师是伟大的人’?‘伟大’一词是不是用得不准确?”“作者写道:‘她从来不打骂我们’,可又说‘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这是否矛盾?”从课文预习时学生提问的多少、难易上,可以看出他们的思维是否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

3.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1)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名家、勇于反驳老师。在学《荔枝蜜》时,宋映容同学对这篇散文提出两点不足:一是文章还不够含蓄,如果把“透过荔枝树林……”那一自然段删去不但不会影响本文中心思想的表达,而且还会使文章更含蓄。学《分马》,有不少同学认为郭全海动员积极分子们把自己的马让给自私自利的王老太太很不应该:“这不是迁就落后吗?”还有一次上公开课,是讲《小麻雀》,在分析“小麻雀”的外貌时,一位平时很胆小也很少发言的女生王小勤,当着所有听课的老师纠正我的错误:“李老师,课文上写小麻雀是‘刚长全了羽毛’,可你的板书是‘刚长了羽毛’,虽只少了一个‘全’字,可意思大不一样。”我立刻改正了板书,并感谢她的指正。

(2)允许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分析、理解,培养他们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教了《社戏》后,我布置学生写《我读〈社戏〉》,要求是谈自己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或写作特点的一点理解,既可以深化老师的分析,也可以反驳老师的分析,还可以分析教师没分析到的内容、结果,全班同学都能不同程度地写出自己的独特理解和体会。梁汉明同学进一步分析了课文中的几个人物形象后写道:“我多想到平桥村去一趟,看一下机灵细心的双喜、慷慨大方的阿发和热情好客的站一公公呀!”黄靖同学分析了我上课时没有分析的一个人物形象,她写道:“我觉得还有一个人物有特色,那就是‘我’的母亲。她是一个温柔、体贴人,爱‘我’的好母亲。”张锐同学由平桥村孩子之间纯真的感情,联想到了现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一些虚伪和冷漠,他写道:“我认为,这篇课文的主要特色是‘感情’,感情,在当今社会上,已经过渡到另一个意义上去了,那就是金钱……因此,平桥村孩子的真诚感情,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并勾起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童年纯真的回忆。”……没有独立分析思考,学生们是不会有这些独特见解的。当然,这些看法不一定全面、深刻,但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了《最后一课》、《荔枝蜜》之后,我也布置了这样类似的作业。

(3)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对课文进行延续性再创造。讲了《求雨》,我对学生说:“昨天,我又碰到于天佑大爷了,他还在迷信,专门来乐山拜大佛,我劝了他半天也不顶用。希望同学们给他写封信,介绍一点破除迷信的科学道理,劝劝他。”学生们虽然知道我是虚构的情节,但还是很有兴趣地认真写了起来。收上来的信,感情真挚,言词恳切,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第二天上课,我模仿于天佑大爷的口气念了一封给同学们的“回信”,表示“听从同学们的劝告,回家学科学,种好责任田”。这样,学生在增强语文学习趣味性的同时,又培养了想象创造能力。讲了《小橘灯》,我还布置了口头作文《重访王春林家》,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力,说一说二十年后“我”与小姑娘重逢的情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