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日本汽车品牌概述及汽车文化

日本汽车品牌概述及汽车文化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136凌志车标图2-137LS460轿车3.塞恩塞恩是丰田汽车公司根据对消费群的调查之后,为迎合下一代的新车用户于2002年推出的新品牌。它将以一个独立的、极具特色的产品阵容以及新的销售理念来迎合未来新车用户的胃口,同时,它的名字还有一个含义,即作为丰田品牌的后代来继续丰田汽车的造车理念。富士重工的选择是后者,这也正是在前些年在日本经济衰退时只有丰田、本田和富士重工三家汽车公司赚钱的原因。

日本汽车品牌概述及汽车文化

1.丰田

丰田汽车公司是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也是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创立于1933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汽车生产为主,涉及机械电子金融等行业的庞大工业集团,总部设在东京。

丰田汽车公司有很强的技术开发能力,而且十分注重研究顾客对汽车的需求,因而在它发展的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创造出了不同的品牌产品,而且以快速的产品换型击败欧美竞争对手。早期丰田的皇冠、光冠、花冠汽车曾名噪一时,后来的雷克萨斯豪华汽车也极负盛名。图2-133为丰田汽车公司谱系图。

图2-133 丰田汽车公司谱系图

丰田在英语中被拼写为“TOYOTA”。丰田车标(图2-134)由三个椭圆形的环组成,中间的两个椭圆形环一横一竖,垂直重合,构成了一个“T”字,外边的一个椭圆代表地球,而由两个椭圆组成的“T”字最大限度地占据了外面椭圆的空间,寓意丰田汽车公司要把自己的技术、产品推向全世界。图2-135为丰田花冠轿车。

图2-134 丰田车标

图2-135 丰田花冠轿车

品牌文化:丰田车标

第一款丰田车标用于1937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采用丰田的日文写法,这款车标使用了40余年。

第二款丰田车标用于20世纪80年代初至1989年,由于此时的丰田已经国际化,为了易于外国人接受而采用了丰田的英文名称“TOYOTA”。

1989年,为了与刚刚诞生的丰田高端品牌雷克萨斯区分开,诞生了由3个椭圆组成的第三款丰田“牛头”车标,一直沿用至今。其海外销售车型大都使用这款车标。

丰田皇冠轿车曾是打入美国市场的第一款轿车,最初是经济型的小车,从第三代开始丰田将其定位为豪华私人轿车。皇冠轿车采用单独的皇冠标志,其中金色皇冠主要用于纪念版、特别版、限量版,其配置是最高、最豪华的。银色车标的是普通版。

丰田MARK X车型与皇冠共线生产、共用底盘,采用前置后驱设计,在定位上仅次于皇冠,高于佳美,是一款强调操控的运动车型。在日本采用“X”标志,在我国改装成锐志(REIZ)后往往首先改掉车标。

2.雷克萨斯

雷克萨斯又叫凌志,车标如图2-136所示,由图形商标和文字商标两部分组成。它的图形商标不是采用常见的三个椭圆相互嵌套的形式,而是在一个椭圆中镶嵌英文“LEXUS”的第一个大写字母“L”,椭圆代表着地球,表示凌志轿车遍布全世界。该标志被镶在散热罩正中间,车尾标有文字商标“LEXUS”,喻示该车驰骋在世界各地的道路上。图2-137为LS460轿车。

图2-136 凌志车标

图2-137 LS460轿车

3.塞恩

塞恩是丰田汽车公司根据对消费群的调查之后,为迎合下一代的新车用户于2002年推出的新品牌。塞恩运作路线从3个基本点出发,那就是时尚、多功能、惊奇,这3个元素不仅仅体现在产品上,在销售及服务上亦遵循这3个基本要素。

塞恩(Scion)的含义从英文意思上就可以理解出来,为子孙后代的意思。它将以一个独立的、极具特色的产品阵容以及新的销售理念来迎合未来新车用户的胃口,同时,它的名字还有一个含义,即作为丰田品牌的后代来继续丰田汽车的造车理念。车标如图2-138所示。图2-139为塞恩tC跑车

图2-138 塞恩车标

图2-139 塞恩tC跑车

4.大发

日本大发公司是日本最具传统和历史的汽车厂家,有着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也是最早进入我国市场的日本汽车厂商。大发工业株式会社成立于1907年,主要生产小型轿车,是日本第八大汽车制造商,是日本微型小汽车领域的一个重要厂家,号称“微型车专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发公司由于产品单一,样式老旧,生产成本高而逐渐失去市场,无力经营。1998年,丰田收购了大发51%的股份,帮助大发走向复苏,两家公司共同开发新车型,从而降低了成本,因此,市场上丰田和大发有些车是相同的。图2-140是大发一款紧凑的小型MPV车型Materia。

图2-140 大发小型MPV Materia

大发车标(图2-141)将大发汽车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的“D”图案化,象征着大发汽车永葆青春。

图2-141 大发车标

5.斯巴鲁

富士重工的前身是中岛知久平于1917年在日本群马县太田市创立的飞行机研究所,专门从事各类飞机的设计研发,同时制造当时非常流行的双翼机,是日本飞机制造业的先驱。1945年,它开始开发小型电动摩托车和大客车的车身,以此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汽车制造商。1953年,组建了富士重工有限公司。

富士重工(SUBARU)的企业标志是昴宿星团的六连星,象征组成富士重工的各个子公司,并且也是斯巴鲁汽车的标志,如图2-142所示。根据神话的记载,昴宿星团是顶天巨神阿特拉斯与普拉恩的女儿,主神宙斯把她们变为鸽子,并把装扮成她们的假人放在天上以保护她们免受猎人奥利安杀害。

图2-142 斯巴鲁车标

驰鹏是斯巴鲁全驱动最豪华的SUV,图2-143为2008年斯巴鲁驰鹏。

图2-143 2008年斯巴鲁驰鹏

世界上的汽车企业基本上使用两种赢利方式:一种是像通用福特、大众、丰田那样,通过生产适合普通大众的车型,并且尽可能让各车型共用生产平台,共用零部件,以期降低成本,薄利多销,最终则是通过星罗棋布的服务网络提供售后市场服务;另一种是像奔驰宝马、VOLVO、保时捷等一样,通过追求产品的独特性、技术的先进性和极致的品质等,在每一辆车上创造出充分的价值,然后通过销售赚取足够的利润。富士重工的选择是后者,这也正是在前些年在日本经济衰退时只有丰田、本田和富士重工三家汽车公司赚钱的原因。

富士重工在建立和推广自己的品牌时也有自己的一套,那就是非常执着地投入WRC运动(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让战功彪炳的富士车队跑出的优秀成绩来说话。

品牌文化:富士两大著名技术

1.AWD(全时四轮驱动

世界上第一组全时四轮驱动系统是富士重工装置在市售轿车上的,这套系统与该厂水平对置发动机对车身可达到近乎完美的重量平衡效果。再加上限滑差速器,当四轮转速发生差异而打滑时,能自动调整并防止打滑现象,以保持完整的轮胎抓地力。在低重心的发动机与四轮驱动的配合下,动态表现较一般轿车来得沉稳,在高速过弯、雨天、沙地运行时,可称得上随心所欲。

2.BOXTER(水平对置发动机)

这是世界上除了富士重工,只有保时捷才有的发动机技术。它的特点之一是其产生的横向震动容易为支架所吸收,能有效地将全车较重的发动机重心降低,使得在设计全车配重时更容易达到整体平衡。之所以这么好的技术并没有多少人敢采用,是因为它对发动机各部分的设计和生产工艺均要求相当苛刻。斯巴鲁的力狮、翼豹、森林人都采用了这种发动机,这足以证明富士重工在科技及产品成熟度上已达到了世界顶尖的水准。

6.本田(www.daowen.com)

本田(HONDA)公司前身是本田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48年,创始人是本田宗一郎,公司总部在日本东京。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家,于1962年开始生产汽车,汽车产量和规模名列世界十大汽车厂家。现在,本田公司已是一个跨国汽车、摩托车生产销售集团,先后在美国、亚洲各国、英国等建立了分公司,产品除汽车、摩托车外,还有发电机农机等。

本田公司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倡导三个“喜悦”,即“购买的喜悦”“销售的喜悦”“制造的喜悦”,也就是说,要将“向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商品,并让用户感到喜悦”作为最重要的目标。

本田公司拥有本田和阿库拉两个品牌。

本田公司在80年代成立了商标设计研究组,从来自世界各地的2 500多件设计图稿中,确定了现在的三弦音箱式商标,也就是带框的“H”,如图2-144所示,图案中的H是“HONDA”的第一个字母。这个标志体现出技术创新、职工完美和经营坚实的特点,同时还有紧张感和可以放松一下的轻松感。图2-145为本田思域轿车。

图2-144 本田车标

图2-145 本田思域轿车

品牌文化:本田汽车设计的MM理念

本田汽车设计的MM理念主要针对小型轿车:“Man(人)占用的空间Maximum(最大化),Machine(机器)占用的空间Minimum(最小化)”,就是不断优化机械部件的设计和分布,在汽车外形一定的前提下得到最大的车内空间。在此理论指导下,像本田的飞度等小车,相比同级别的其他品牌的汽车往往能有更大的空间,提升了汽车的性价比,“小车型,大空间”也成为本田汽车的特点。

7.阿库拉

本田的阿库拉(ACURA,中文名为讴歌)如同丰田的雷克萨斯(LEXUS),二者分别是本田和丰田旗下的两个子品牌。与雷克萨斯一样,阿库拉也属于豪华车品牌。

阿库拉车标(图2-146)是将“ACURA”中的“A”转化为一个传统的卡钳样式,在机械加工中,卡钳专门用于精确测量,这正好体现了事业部“精确”的主题。图2-147为阿库拉的主力车型ACURA TL。

图2-146 阿库拉车标

图2-147 ACURA TL

8.三菱

拥有100余家企业及分支机构的三菱集团,源于1870年的九十九商会,后改称为三菱商社,三菱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它是拥有百年商誉的日本“重量级”企业,经营范围涉及造船及其他重工业保险银行原子能研究及电脑电子工程、太空火箭的设计和制造,堪称日本工业的“大哥大”。

三菱集团是“二战”前控制日本的四大财团之一。“二战”中,三菱集团积极推动日本对外进行侵略战争,又通过战争牟取巨额暴利。在“二战”期间,三菱生产了大量的军用装备,包括当时侵华时使用的坦克、著名的“零式”战斗机、大鹰号航空母舰等,还为日本侵略战争提供后勤、筹措资金等。至今,它仍然是日本自卫队武器装备的主要供应商,同时也为美国武器制造提供配件。

三菱的标志是其创始者的家族标志,后来逐渐演变成今天的三菱标志。三个菱形标志最初作为九十九商会的轮船旗帜,后来的三菱汽车也沿袭了这个标志。标志中三个菱形代表三颗钻石,这三颗钻石蕴含了三菱集团的三项原则:对社会的共同责任、诚实公平、通过贸易增进国际理解。这个图形简洁、明快,又与公司名称相配,成为国际车坛一个著名的标志,如图2-148所示。图2-149为在世界汽车拉力赛中数次夺冠的三菱蓝瑟Evo.1。

图2-148 三菱车标

图2-149 1992年三菱蓝瑟Evo.1

9.铃木

铃木公司创建于1920年,当时生产织布机,1952年开始生产摩托车,1954年铃木汽车公司正式成立。铃木公司不但在摩托车领域享誉盛名,而且多年来一直独占日本国内微型汽车销售首位。

铃木车标(图2-150)图案中的“S”是“SUZUKI”的第一个字母,这种设计给人以无穷力量的感觉,象征着无限发展的铃木公司。

图2-150 铃木车标

品牌文化:那些中国生产的奥拓

奥拓在家用轿车市场还未开启的1988年就率先进入中国市场,凭借着稳定的质量、低廉的价格,在中国迅速打开市场,成为当时城市出租车、殷实家庭代步车的首选车型。

别看奥拓身材短小,它可具有纯正的日本血统。日本“小车之王”铃木公司1979年5月推出了第一代奥拓,此后平均5年换一代。中国引进的是其第二代车型,在日本的生产年代为1984年至1988年,在中国从1988年起开始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旗下的四家军工厂——重庆的长安机器厂、湖南湘潭的江南机器厂、陕西秦川机器厂、吉林江北机器厂投产。长安机器厂凭借着奥拓、微面迅速打开市场,发展成今天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的长安汽车。由于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授权长安机器厂统一为四家奥拓生产厂提供外观覆盖件,因此在资源分配方面就有了先天的优势,成为卖得最好的奥拓。江南奥拓2011年报价低至1.78万元,成为中国售价最低的轿车。而陕西秦川机器厂生产的秦川奥拓2003年被深圳比亚迪公司收购后改名为比亚迪汽车,由奥拓“拉皮整容”而来的福莱尔轿车是比亚迪进军汽车行业的第一款车。

10.马自达

马自达汽车公司创立于1920年,曾是日本第三大汽车公司,是唯一将转子发动机投入批量生产的汽车制造商。由于马自达汽车公司长期极度扩张,1995年,出现巨额亏损并曾经一度成为名列日本第二的亏损企业,此后美国福特公司购买了马自达公司33.4%的股份,并通过实施新千年计划,使公司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图2-151为马自达6轿车。

图2-151 马自达6轿车

最初马自达汽车标志图案中的“M”就是松田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采用英文拼音“MAZDA”为其标志。自马自达与福特合作之后采用了新的标志,如图2-152所示,崭新的设计图案意味着马自达要展翅高飞,不断实现技术突破,以无穷的创意和真诚的服务,勇闯车坛顶峰,迈向新世纪。

图2-152 马自达车标

11.日产

日产(NISSAN)汽车公司成立于1933年,总部设在东京,它是日本的第二大汽车生产厂家。公司十分注重技术的研发,从20世纪80年代起,日产便坚持将其销售额的5%用于产品研发,车坛有“科技的日产、销售的丰田”的说法。1993年中日合资的郑州日产公司成立,日产汽车品牌和日产汽车技术开始进入中国。日产旗下拥有众多高级轿车品牌,诸如Infiniti(英菲尼迪)、Cefiro(风度)、Cedric(公爵)等。

日产汽车公司商标如图2-153所示,简洁明了的红色圆表示日本国旗——太阳,中间的蓝色长方形及其上白色的字“NISSAN”是日产的拼写形式,整个图案表明了日产汽车公司位于“日出之国”的日本。日产的日语读音近似“尼桑”,所以也被音译为尼桑。图2-154为日产Z系列2006年350Z跑车。

图2-153 日产车标

图2-154 2006年日产350Z跑车

12.英菲尼迪

英菲尼迪(中文名叫无限)作为日产旗下的豪华车品牌诞生于1989年,最先在美国上市,与雷克萨斯、宝马、奔驰在北美市场分庭抗争,并且迅速成长为北美重要的豪华车品牌。图2-155为英菲尼迪2008年M35豪华轿车。

图2-155 英菲尼迪2008年M35

英菲尼迪的椭圆形标志(图2-156)表现的是一条无限延伸的道路。椭圆曲线代表无限扩张之意,也象征着“全世界”;两条直线代表通往巅峰的道路,象征无尽的发展。英菲尼迪的标志和名称象征着英菲尼迪人的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那就是创造有全球竞争力的真正的豪华车用户体验和最高的顾客满意度。

图2-156 英菲尼迪车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