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预防沉迷网络,法佑少年出击

预防沉迷网络,法佑少年出击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对此《未成年人保护法》除规定未成年人不得进入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活动,学校、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管理和指导外,还规定国家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因此,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问题,必须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

预防沉迷网络,法佑少年出击

光线昏暗、空气污浊、噪声震耳,游戏机屏幕上一群少年正在疯狂飙车,其中一个少年手拿利刃左劈右砍,清除“障碍”一路超车。屏幕前,一个十几岁的男孩仿佛是游戏中飙车少年的化身,忘我地操作着游戏,陶醉其中……这是笔者不久前在某网吧内看到的一幕。

多年来,未成年人因沉迷网络而导致上网成瘾、荒废学业、效仿暴力色情游戏、轻信滥交网友等情况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违法犯罪日趋严重。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犹如一股洪流,在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的同时,也难免夹带着污泥浊水。一些青少年在精神和心理还没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便迫不及待地“跳”入其中。结果,网络不但吞没了他们尚不成熟的心智和情感,也吞噬了他们宝贵的青春,有些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失去了自由。法律有必要就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措施作出规定。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本条是关于国家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措施的规定。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更是如此。一方面,未成年人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开阔眼界,增加自身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沉迷网络也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学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诱使未成年人走向犯罪。

未成年人上网成瘾,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建设文明的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此《未成年人保护法》除规定未成年人不得进入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活动,学校、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管理和指导外,还规定国家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www.daowen.com)

本条分为两款,第一款是关于国家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方面责任的明确规定。沉溺网络,又称“网络成瘾症”,是一种过度使用、依赖互联网的心理疾病。在目前上网的人群中,这一病症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未成年人患病比例更是远远高于成年人。心理医学专家对“网络成瘾症”患者的描述是:进行网络操作时出现时空交错,而且随着乐趣的增强,欲罢不能。沉迷网络造成人体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焦虑、忧郁等。目前的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内容。这些游戏都是让参与者身临其境,在虚拟社会漫长的体验过程中获得升级,获得成就感。未成年人自制力较差,好奇心强,很容易沉溺其中难以自拔。而且,现在的未成年人多为独生子女,本来就与他人缺乏沟通,如再沉迷网络,就更缺乏人际交流,甚至产生自闭倾向。因此,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问题,必须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

第二款是关于国家为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的规定。首先是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为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为减少网络游戏泛滥给未成年人造成的负面影响,一方面需要国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规范网络游戏市场;另一方面,国家应积极鼓励从事网络游戏制作等相关企业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既是从事网络游戏制作的企业在保障未成年人权益方面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与企业建立自身商业价值、保持企业长久发展和凸显品牌价值等紧密相关的核心战略问题。从事网络游戏制作的企业,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服从国家规范网络游戏行业商业环境、净化网络游戏行业的要求,提供有利于未成年人智力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良好道德培养、有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其次,国家推广用于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由于未成年人的自制力较差,依靠其自觉性以及家长监管,还不足以完全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问题。国家应积极推广用于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从技术上使未成年人不可能长时间沉迷网络。《文化部、信息产业部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指出,网络游戏企业应当依法经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开发网络游戏产品身份认证和识别系统软件,对未成年人上网游戏和游戏时间加以限制;对可能诱发网络游戏成瘾症的游戏规则进行技术改造,其中PK类练级游戏(依靠PK来提高级别)应当通过身份证登陆,实行实名游戏制度,拒绝未成年人登陆进入。

为避免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除积极采取本条规定的措施外,还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为未成年人进行有益的课外活动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