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范武子教子:中国古代谦让与委功于人的故事

范武子教子:中国古代谦让与委功于人的故事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春秋时晋国的正卿范武子退休在家,经历多年的宦海磨炼,已经对官场上的人情世态了解得很透了。有一天晚上,范武子待在家里焦急地等待着自己的爱子回家。战争胜利,晋国军队凯旋回国时,范文子虽然有条件尽快回国,但是他有意让郤献子先回,自己过了一段时间才回来。听到这话,范武子立刻转悲为喜,深情地对儿子说:“你知道谦让和委功于人了,我可以放心了。”

范武子教子:中国古代谦让与委功于人的故事

春秋晋国的正卿范武子退休在家,经历多年的宦海磨炼,已经对官场上的人情世态了解得很透了。他经常教育在朝为官的儿子范文子要谦虚,遇事不要争功,而是要尽量让功于同僚或下属,这样才能够团结上下左右,齐心合力办好事情。如果一味贪图功名,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势必要招来祸患。

有一天晚上,范武子待在家里焦急地等待着自己的爱子回家。平常的这个时候,范文子早就回来向父亲请过安,父子或谈论一些朝堂上发生的事情或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了。可是今天,范文子却迟迟没有回来。范武子不由得焦急起来,他知道自己的儿子还比较稚嫩,对官场上的事情知道得还不多,心想:儿子不会发生什么事情吧?

范文子终于下朝回来了,父亲关切地问道:“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不想儿子眉飞色舞地回答:“父亲呀,今天朝堂上来了一个秦国的客人,他在朝中讲了一些隐语,大夫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出。当时的情形真是尴尬,眼看我们晋国就要在其他国家面前丢人了。这时候我就把自己知道的其中的三条当场讲给大家听了,大家听后都愣在那里了。所以我今天回来得晚……”范文子还沉浸在喜悦的情绪中,并没有看到父亲的脸色。还想滔滔不绝地说下去,没想到这时父亲已经勃然大怒了。

武子听了儿子的话,看到儿子扬扬得意的神情,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了。他想今天是好好教育一下儿子的时候了。武子大怒说:“大夫们不是不能回答,而是在对长辈父兄谦让。你是个年轻的孩子,在朝中三次抢先,试图掩盖他人,争取功名,这样争功还了得!如果不是我在晋国,大家顾惜往日的情面,你这样做恐怕早就遭殃了!”武子这时候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了,他顺手拿起身边的拐杖向儿子打去,在慌乱中把儿子帽子上的簪子都打掉了,文子的兴致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文子这时候才清醒过来,对自己的行为深感内疚。他知道父亲是在指正他,对父亲的行为并没有丝毫的不理解和怨恨,他暗下决心以后要遵循父亲的教诲,做一个谦和的人。

后来,晋国与齐国发生了战争,在这场战争中,郤献子出任晋国的中军主帅,范文子领上军,受中军指挥。战争胜利,晋国军队凯旋回国时,范文子虽然有条件尽快回国,但是他有意让郤献子先回,自己过了一段时间才回来。

范武子早就想见到久别的儿子了,见到了儿子老泪纵横地说:“儿呀,你知道我天天盼望着你回家吗?”(www.daowen.com)

范文子扶住年迈的父亲,对父亲说起了自己晚回来的原因。他说:“军队是郤献子为主帅所领导的,现在打了胜仗,倘若我率领上军首先凯旋回国,恐怕国内的人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我的身上,把我当作功臣来欢迎,所以我不敢这么做。”

听到这话,范武子立刻转悲为喜,深情地对儿子说:“你知道谦让和委功于人了,我可以放心了。”

【悟在当下】积极引导易冲动的年轻人

这个故事给我们两点启发,首先是年轻人往往有一种傲气,有一种天生的要表现自己的冲动,这种行为并不是不好,而是年轻人必须认清形势,不要把别人的谦虚和忍让当做自己晋身的阶梯。敬人者,人敬之,只有充分尊重别人、尊重前辈,年轻人才会取得成功。

第二点启发与第一点直接相关,就是领导者要认清年轻人或者下属的这种冲动,不要对这种比较幼稚的表现一棍子打死,而是要积极引导,用教育的方法使下属认识到自己的肤浅,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会达到双赢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