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民事诉讼审判程序的详解及实例

民事诉讼审判程序的详解及实例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第一审程序第一审程序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纠纷案件时的程序。对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法院必须受理。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3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同年6月3日,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

民事诉讼审判程序的详解及实例

审判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与经济纠纷案件所适用的程序,它包括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

(一)第一审程序

第一审程序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纠纷案件时的程序。它包括第一审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

1.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审普通程序指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纠纷案件时适用的最基本的程序,也是审判程序中规定最完整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起诉和受理。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法院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做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2)审理前的准备。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3日内告知当事人。审判人员必须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

(3)开庭审理。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需要进行巡回审理,就地办案。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3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

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①当事人陈述;②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③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④宣读鉴定意见;⑤宣读勘验笔录。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

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做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案件,可以当庭宣判也可定期宣判。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当在10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第一审普通程序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2.简易程序

简易程序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和经济纠纷案件所适用的程序。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上述规定以外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双方也可以约定适用简易程序。对简单的民事案件,原告可以口头起诉。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二)第二审程序

第二审程序是指上一级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上诉,就下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和裁定,在其发生法律效力前,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的程序。上级人民法院通过对上诉案件的审理,审查一审判决、裁定是否有错误,能有效地保证人民法院裁判的正确性和合法性,使人民法院正确地行使国家审判权。

1.上诉状的提交(www.daowen.com)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后,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5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5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5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2.审理

第二审人民法院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3.裁判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1)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2)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3)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4)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30日内做出终审裁定。

思考10-3

2010年4月3日,公民郑某与王某因合同纠纷诉至人民法院。同年6月3日,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判决书于6月5日送达被告郑某。郑某不服,6月19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你认为郑某在6月19日提出上诉来得及吗?

(三)审判监督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在认定事实上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对案件依法进行重审的一种审判程序。法院、人民检察院、当事人认为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均可提起再审。

在经济争议诉讼中,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协议认为确有错误,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提出重新审理以变更原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的请求,称为申诉。当事人应当在审判、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2年内提出申诉。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人民检察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应当再审。

凡依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的案件,均应另外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再审时要对原审全面进行审查,并做出新的判决。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再审时应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庭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