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筑学生必须选择老八校吗?

建筑学生必须选择老八校吗?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话说,许多建筑业内的用人单位已经在招收应届毕业生的时候,打出“响亮”的旗号:“老八校”毕业生优先。“老八校”到底牛在哪儿呢?舆论迫使“老八校”在坊间的谈资集结于各种没营养的八卦及恩怨情仇之中。清华大学,毋庸置疑是业内建筑学教育中的一哥。天津大学是最低调的“老八校”之一了吧?建筑学的基础教学过硬我没有谈“老八校”师资高大上,硬件神戳戳。无疑,“老八校”拥有着本土建筑学教育及学习的最佳氛围。

建筑学生必须选择老八校吗?

大量的工程经验,会让我们越来越趋近于一个合格的建筑师。

学建筑一定要去老八校吗?

如果没有机会入“豪门”呢?

这是不是意味着要直面惨淡的人生呀?

我每天会收到很多很多私信,问考研的、出国的、工作的,问项目负责人是不是脑残的,问做施工图还是做方案的,问老公和第三者都是建筑师那可怎么力挽狂澜的……请原谅我这么直白,其实还收到过很多更奇葩的问题,不便于用文字表述。

因为工作很忙,时间也很有限,基本没有时间回答大家的问题,以至于问题大多石沉了大海。但有些关键字被提及的频率特别高,比如“老八校”。

“老八校”这个问题虽然从未困扰过我,但既然太多次被问到,还是有必要拎出来单独探讨一下。

其实我很想写一篇文章,告诉大家上不上老八校,对未来的人生根本没影响。但后来想想,这不是睁眼说瞎话,骗人吗?其实是不是老八校出身,最终虽殊途也可同归,就像考GRE,自学也能考满分,但付出的努力是不一样的。

这个话题是显然一块雷区,咱们就试探性地踩一踩吧。

什么是老八校?

建筑老八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最早开设建筑学城市规划相关专业的八所高校,清华大学、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今重庆大学)、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今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冶金建筑学院(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前身东北大学建筑系)。

这八所“神奇”的院校,天南海北,割据一方,在建筑业内的霸主地位无人撼动,可谓是兢兢业业的专业劳模,根基深厚的教学典范。

话说,许多建筑业内的用人单位已经在招收应届毕业生的时候,打出“响亮”的旗号:“老八校”毕业生优先。不能说这是用人单位的特殊门第之见,而是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证明了“老八校”新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比其他院校的新毕业生强,或者客观点说,至少优秀的概率较大。

“老八校”到底牛在哪儿呢?

看到过很多分析“老八校”的帖子,描述和侧重点都很有意思,有的文章分析“老八校”中各个学校的擅长必杀,有的文章分析“老八校”之间或者学校内部的各种爱恨情仇。舆论迫使“老八校”在坊间的谈资集结于各种没营养的八卦及恩怨情仇之中。

来让我们听听那些隐约流传着的、关于“老八校”的各种有趣说法。

清华大学,毋庸置疑是业内建筑学教育中的一哥。师资力量一流,校友圈子高端,嚯!可以去看看他们的毕业设计答辩,那美女,乌泱乌泱的,条儿正盘儿亮,闪得人睁不开眼。

东南大学的教师及学生专业素质最好,那基本功,那小钢笔画给你画的,个个都是理想主义高于一切的达人,最擅长于出淤泥而不染,就是大多不太会挣钱哟。

同济大学的毕业生,如鱼得水的典范,那是交际圈里名副其实的头牌,眼神一过,彼此心领神会,四两拨千金,个个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主儿。

天津大学是最低调的“老八校”之一了吧?经常会出一些仙风道骨的隐士,看着特别普通的一个人,谁知深藏不露,只要出手,必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并且,天津大学出身的建筑师也是各大设计机构的“挖角首选”,嘘……秘密。

……

没错,在罗小姐幼小的心灵深处,确实存在着“老八校的建筑人生定位论”这一说法的。

建筑学的基础教学过硬

我没有谈“老八校”师资高大上,硬件神戳戳。我最大的体会就是,“老八校”的建筑学教育,最成功的就是让每一个在这里修炼过的毕业生,知道如何画图,并如何正确地表达图纸。(www.daowen.com)

我是实战派,接触过各种院校毕业的建筑学科班出身的从业人员,很多学校的建筑学基础教育缺失,让很多本来优秀的毕业生,走同样的路花了更多的时间,而“老八校”的毕业生,在建筑学基础方面,展现出了过硬的素质。

氛围的不可替代

氛围包含很多种:教学氛围、学习氛围、学术氛围、交流氛围、闺蜜氛围、前男友氛围、人脉扩展氛围……无疑,“老八校”拥有着本土建筑学教育及学习的最佳氛围。我至今还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买模型材料,要去清华;买建筑书籍,要去清华;蹭讲座,要去清华。

当时,我并没有仔细合计过这是为什么?多年后想想,这是不可替代的建筑氛围。

氛围是一个很暧昧的词,包含很多有形或无形的信息和内容。有很多得天独厚的资源让老八校跟其他建筑院校划清了界限。起初因为很多历史原因,而如今,他们真正成了坚不可摧的专业先锋,排名不可以撼动分毫的铜墙铁壁。

所以,承认差距、认清实际、不要自欺、做好自己,才是王道。

那些不来自“老八校”的我们

看完以上,想必来自“老八校”的朋友们会想:唉,其实我们没有那么厉害,也就那么回事。而非“老八校”出身的朋友们,会想:那怎么办啊!

自古华山一条道,无法智取,唯有扎扎实实。

1.出国深造

走出国门,世界在远方。

其实说实话,我从毕业到现在,从未受到“老八校”这个咒语的困扰,或者更直白地说,丝毫没有影响过我从事建筑设计的“GDP”。但我也有遗憾,就是没有在海外留学学习建筑学的经历,如果有可能,要走出去,希望我能在八十岁之前,实现这个理想。

2.在实践中锤炼

这个我就比较有发言权了。我们不出身于建筑武林的八大门派,但我们也不能辜负自己对建筑设计的一腔热血是不是?

在实践中锤炼,是让一个建筑师迅速出师的最佳途径。一个项目做完,菜鸟;两个项目做完,菜鸟;三个项目做完,菜鸟……那三十个呢?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一个令很多人发指的词:加班。不能否认,加班对一个建筑师能力的提高是不可小觑的。

有道是:量到了,功力也就到了。虽然这不能保证我们从此步入神坛,成为一代宗师;但大量的工程经验,会让我们越来越趋近于一个合格的建筑师。

在实践中锤炼自己,跌倒了,拍拍膝盖上的土,再站起来就是了,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明天谁还记得你昨天在哪里撞过电线杆,只有你自己在意罢了。

给自己十年,用项目的积累,练就金刚不坏之躯。

话题写到这里,貌似有点沉重,在此分享一下曾经收到的最有画面感的一个留言:

“亲,你们总是说,要学建筑就要到老八校,你们可曾知道在老八校里,非建筑学专业学生的感受?”

脑海中立刻闪现出结构专业。

好吧,做建筑师不止,黑结构男不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