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前美村稻田:勤劳村民的精耕细作

前美村稻田:勤劳村民的精耕细作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美村稻田陈志伟/摄前美村地处平原,土地肥沃,但地少人多,因此勤劳务实的村民十分注重精耕细作。她们或三五一组,或七八成群,围坐在一起,花规垫于膝上,便飞针走线绣起来,一幅幅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绣品便经她们的手创作出来了。抽纱曾经是汕头一带重要的出口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

前美村稻田:勤劳村民的精耕细作

前美村稻田 陈志伟/摄

前美村地处平原,土地肥沃,但地少人多,因此勤劳务实的村民十分注重精耕细作。他们间种套种,“种田如绣花”,力求在有限的土地上收获更多的粮食。20世纪五六十年代,前美村进行土地大平整,扩大了耕地面积田园规格化,种植区域化,使农业大增产,名闻省内外,前来观摩视察的人群络绎不绝。是时,前美“老农”(种田专家)成为一张名扬省内外的名片,广西、湖南、贵州、福建、海南等地纷纷邀请前美“老农”到该地去指导农业生产,传授生产技术。后来,也是前美村率先在全县提出走“农业机械化”道路,于是拖拉机、插秧机、脱谷机等,纷纷出现在这片祖先留下的田园上,让村里的农民心里增添了几分自豪。

前美村的农业种植以水稻、番薯、花生为主,生柑、香蕉甘蔗小麦也曾大面积种植过一段时间。现在,村民除种植水稻外,还引进优良品种,大面积种植青枣、番石榴等水果,成为汕头市名优水果生产基地。

禽畜养殖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且曾一度成为每个家庭的主要副业。村里曾经营过集体的养猪场,颇具规模,为一时之盛。

旧时家庭饲养的猪母和猪崽 陈志伟/摄

猪是村中最常见的家畜。很长一段时期,农家都把养猪作为获得财富的一个手段。尽管卖一头猪所得并不多,但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日子里,那一笔钱可以解决不少家庭问题,如修建房子、添置家具、交学费、娶媳妇等。这种现象潮汕一带农村都普遍存在,尤其是隆都,无山无海,经济收入除了种田就只有饲养禽畜。前美村除了养大猪(肉猪)外,还以养母猪见长。“顺顺,十二只”,是当地的一句口头语,意为家养的母猪能如愿一次产下12崽。店市(隆都镇的集市)还开辟一个猪市场,专门服务养猪户,大猪小猪都能买卖。另有一种叫“猪仔花”,买卖的是刚出生的猪崽。

养鸡、养鹅就没有养猪那样讲究。虽然也是家家户户都养,但多是自给自足而已。偶尔放诸市场,也是为解一时之困,很少能成规模。现在村中,随处仍可看到狮头鹅的影子。三五成群的狮头鹅在水中追逐嬉戏,与池塘边的榕树,构成前美水乡一幅优美的风景画。狮头鹅是国内最大的肉用型鹅种,也是世界上的大型鹅之一,头大颈粗,额上有一肉包,从正面看如雄狮状,故称“狮头鹅”。前美村饲养狮头鹅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如今所养,大多是自家备作逢年过节之用。用卤鹅祭祀,过年过节吃鹅肉,是一代代传下来的习惯。(www.daowen.com)

村中饲养的狮头鹅 陈志伟/摄

前美村的现代工业所占比重极低。近些年村中办了一些小型工厂,但也大多是手工业。村民心灵手巧,不乏能工巧匠。主要从事刺绣、抽纱、灯笼制作等手工工艺。

刺绣和抽纱曾是前美村普及面最广的传统家庭手工。刺绣是“刺”和“绣”结合的工艺方式,把料(绸、缎、锦、棉等)固定在“花规”上,用各种颜色的细丝线,刺和绣出各种图案。其主要品种有绒绣、钉金绣、金绒混合绣、线绣等,针法则有垫、绣、拼、缀等100多种。作品题材广泛,主要图案有人物、龙凤动物、花卉、器物,主要产品有挂屏、条幅、屏风、床帷、戏服、幢幡等。旧时,农妇从田间劳动归来,放下锄头就拿起绣花针。女孩儿有的几岁就要学针工,为家庭增加一点收入。榕树下、花丛下、屋檐下、天井、外埕,甚至田头地角都能看到她们的身影。她们或三五一组,或七八成群,围坐在一起,花规垫于膝上,便飞针走线绣起来,一幅幅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绣品便经她们的手创作出来了。

村中妇女聚集在一起,手挥银针,勾花绣花 陈志伟/摄

抽纱是用一根钢针,把一条细纱线勾织成“花”,因此,抽纱也称“勾花”,是一种舶来品。清末由意大利传教士传入澄海盐灶乡,后便传到潮汕各地。人们根据它的工艺特点,正式定名为“潮汕抽纱”。潮汕抽纱以其技艺精巧、轻盈淡雅见长。主要品种有手巾、台布、绣衣、床罩、餐套等。抽纱曾经是汕头一带重要的出口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