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释义指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是其历史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例如北京的“凸”字形格局及中轴线。历史风貌是指反映历史文化特征的城镇、乡村景观和自然、人文环境的整体面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亦是如此,集镇村落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先人的智慧和不同时期的营建思想,只有结合传统集镇村落的物质空间遗存和精神内涵,才能认清传统集镇村落的价值与特色。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不同的人对价值的理解不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释义指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是其历史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同时指出:传统格局是指历史形成的由街巷、建筑物、构筑物本身特征结合自然景观构成的布局形态。主要构成要素包括轴线、道路、水系、山丘等。例如北京的“凸”字形格局及中轴线。历史风貌是指反映历史文化特征的城镇、乡村景观和自然、人文环境的整体面貌。当然城镇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与村落差异巨大,城镇人口密度大,建筑密度高,格局和风貌更多体现在人工建设环境上,如沈阳盛京“外圆内方、四塔四寺、八门八关、井字格局、宫殿居中、前朝后市”的都城格局及满铁附属地“巴洛克”式的放射性格局等。而村落人口较少,用地宽裕,多出的人口亦会另外择地建村。因此村落的格局和风貌更多地体现在自然环境以及人工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改造上。如安徽宏村的“牛形村落”格局和北京门头沟爨底下村的“元宝形”格局。

关于特色的形成,阮仪三等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中有较详尽的解释:城市的特色与其他艺术的特点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具有物质生产的特性,是多层的综合艺术,是物化了的艺术形式,城市的特色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而产生的。……因此,研究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不能单研究城市的外貌、建筑物特征、色彩或一些文物古迹,这些只是外部的视觉感受,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去研究城市的精神与物质感受,要深入到城市发展和形成的因素中去认识它。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亦是如此,集镇村落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先人的智慧和不同时期的营建思想,只有结合传统集镇村落的物质空间遗存和精神内涵,才能认清传统集镇村落的价值与特色。(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