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筑防火设计常见问题解析:自然排烟方式是否优先?

建筑防火设计常见问题解析:自然排烟方式是否优先?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9.1.2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9.2.1条规定主要强调建筑物在有条件时应尽可能采用自然排烟方式进行烟控设计。自然排烟方式受火灾时的建筑环境和气象条件影响较大,设计时应予以关注。

建筑防火设计常见问题解析:自然排烟方式是否优先?

【规范规定】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9.1.2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

9.1.3 下列场所应设置排烟设施:

(1)丙类厂房中建筑面积大于300m2的地上房间;人员、可燃物较多的丙类厂房或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厂房中长度大于20m的内走道;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5000m2的丁类厂房。

(2)占地面积大于1000m2的丙类仓库

(3)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300m2的地上房间;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20m的内走道。

(4)中庭。

(5)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6)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www.daowen.com)

(7)其他建筑中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

9.2.1 下列场所宜设置自然排烟设施:

(1)按本规范第9.1.3条规定应设置排烟设施且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场所。

(2)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厂房(仓库)外,按第9.1.2条规定应设置防烟设施且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场所。

【解析】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第9.2.1条规定主要强调建筑物在有条件时应尽可能采用自然排烟方式进行烟控设计。

燃烧时的高温会使气体膨胀产生浮力,火焰上方的高温气体与环绕火的冷空气流之间的密度不同将产生压力不均匀分布,从而使建筑内的空气和烟气产生流动。自然排烟是利用建筑内气体流动的上述特性,采用靠外墙上的可开启外窗或高侧窗、天窗、敞开阳台与凹廊或专用排烟口、竖井等将烟气排除。此种排烟方式结构简单、经济,不需要电源及专用设备,且烟气温度升高时排烟效果也不下降,具有可靠性高、投资少、管理维护简便等优点。因此,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第9.1.2~9.1.3条规定应设防排烟设施的部位,宜优先采用自然排烟设施进行排烟。自然排烟方式受火灾时的建筑环境和气象条件影响较大,设计时应予以关注。

我国现有多层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中成功采用自然排烟的实例很多,如北京工人体育馆的比赛大厅,最高处在中间,各面均设有排烟窗,平时排除大厅内的余热和废气,火灾时用来排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