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节约国家资金,贵阳见证解放七十周年

节约国家资金,贵阳见证解放七十周年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世纪90年代,一个国家级大项目、投资达13亿元,为了节约资金,指挥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到定价胸中有数。为了筹措机场建设资金,省、市财政分年度共挤出5.7亿元和5000万元作为机场建设和土地征用费,但大头还是国家投人和银行贷款。从美国西屋公司发运来的雷达全部装置共26箱,最重的一箱重达2.5吨。

节约国家资金,贵阳见证解放七十周年

在20世纪90年代,一个国家级大项目、投资达13亿元,为了节约资金,指挥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到定价胸中有数。由于这里的土石方量特别大,用石施工无需经常转移、节约了搬动场地设备的大量资金和时间,从而降低成本。 指挥部文端仁指挥长在会上强调:“我们省、市下决心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拿出一笔钱来修机场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一定要把钱用在刀刃上。施工单位为机场建设付出的艰辛劳动不能亏本,我们会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但是想在机场赚大钱也办不到,我们的定价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不照办条条框框,因为我们双方都不是外行。”

为了筹措机场建设资金,省、市财政分年度共挤出5.7亿元和5000万元作为机场建设和土地征用费,但大头还是国家投人和银行贷款。为此,时任省长吴亦侠副省长楼继伟亲自跑“部”要,仅我随他们一起就先后5次到财政部民航总局建设银行、开发银行等。想到当时省长那种深人实际、不辞辛劳的作风实在感人至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当时没有他们这种坚毅的精神,龙洞堡机场要想建成并如期通航是绝对不可能的!

贵阳龙洞堡机场虽然是4D级机场,它所配置的导航、通讯、气象设备,在当今国内乃至世界都称得上是第一流的。 因为过去我们在磊庄机场吃的苦头太多了,省里的指导思想是:采购关键设备要就买当代最先进的,但是要买当代最先进的设备不仅要花大量的外汇(当时外汇管理很紧张,是有限额的),还要经过国家有关领导机关批准。导航设备中最关键的设备是航行管制雷达贵州的空域,除了自己的航线外,过境的飞机特别多,许多欧亚航线都要经过贵州上空,有高空的、中低空的航线。就像交通警察指挥路上的汽车一样,空中航线也需要指挥,才能避免撞机事故。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努力,指挥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不知熬了多少夜跑了多少路、说了多少话,和美国西屋公司最终达成了协议。美国西屋公司生产的雷达是世界上第一流的 ,基本上占领了美国空军的雷达市场,他们当时在中国市场上尚属空白,很想做成这第一笔生意,以扩大影响,把产品进一步推向中国。经过反复讨价还价最后以六百九十一万美元(合人民币6000万元)签约。据说后来由于该技术禁止出口的原因,这种设备就没有再对中国出售。

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难题又来了。从美国西屋公司发运来的雷达全部装置共26箱,最重的一箱重达2.5吨。如何把它安装在海拔1440米的森林公园雷达站成了一个大难题!这里森林茂密、山势陡峭、没有公路,到安置最高点鸡冠岩垂直高度达100多米,只有弯弯曲曲的林间小道可通顶峰。来到现场的几位美国专家说:“要把这些设备搬上山顶,只有两个办法:一是修一条环山公路,用大卡车运上去;二是用直升机或热气球吊上去,别无其他办法。”修公路根本不可能,且不说耗资巨大,险峻的山峰也无法修公路,再说时间上无论如何也来不及了。用直升机吊贵州没有,必须从成都调直升机来,谈何容易!再说用直升机安装雷达天线和主机,技术难度和风险极大。经慎重研究,指挥部决定请在大型设备安装上颇有经验的贵州省机械化施工公司前来考察,力求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省情的新方案,他们对这个任务非常重视,连夜开会研究,对他们来说要如何将价值十分昂贵而精密娇气的设备,在十分困难复杂的条件下安装到位,也是一个困难的新课题。最后,他们知难而上立誓为贵州人争光,提出用轨道结合滚动拖运的办法,适当砍掉一些树木将设备运上山顶,再用井架吊装的办法进行安装。指挥部领导认真审查后,认为他们的方案稳妥可行,立即与他们签订合同。由于施工条件复杂恶劣,两个半月的施工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他们对美国西屋雷达的拖运、安装成功,确实给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1996年9月26日,二次雷达天线安装成功。当时在场的一位美国技术人员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说:“只有在中国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我相信在美国或其他任何地方都是不可能的,中国人真了不起!”以后好几个美方技术人员见到安装运输工人都将双手大拇指竖起,表示敬佩!另外,在这里还要说明一下,雷达站的全部建筑材料都是通过工人用背篓,手拄棍棒、一点一点背上山的,由此可见修建雷达站的艰难程度。(www.daowen.com)

除了耗资巨大的西屋雷达系统外,机场还选购了美国的仪表着陆系统设备(即盲降系统)、法国的夜航灯光系统澳大利亚的全向信标测距仪、西德西门子公司的自动电话交换机美国的气象自动观测系统,这些设备都是当代最新的一流产品,真正实现了“关键设备要就要买最先进的”这一愿望。

然而,钱到用时方很少。计划上的钱不等于进到指挥部账上的钱,虽然13亿概算资金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但比同期同规模机场资金少用5亿元,指挥部深深感到像跑项目一样跑来的钱很不容易,因此,涉及指挥部自身的花钱可以说是“抠门儿”,使用的“超级厕所”即为典型之例。机场建设指挥部有上百名工作人员,其中有厅局级干部七人、处级干部25人,有工程师、经济师等技术人员40余人,他们长年累月使用的就是这座“超级厕所”,砖砌的墙没有门窗,顶上是一层石棉瓦,只有几个通风口,男女厕所各有几个蹲位,后面是露天的粪池,便利于附近农民积肥,厕所也没有冲水设备,那臭气真令人掩鼻!有一次国家机关的一位同志参加会议来到指挥部到厕所方便之后,颇为感叹地说:“你们手里握着十几亿巨款,在最简单的平房办公,使用的是‘超级厕所’,真是不容易!好多大项目的建设指挥部是设在相当豪华的宾馆里的,与他们相比,你们确实太苦自己了。”是的,的确如此,五年来指挥部资金管理是很严格的,建设工程该花的钱,只要合理毫不拖延;涉及征地、拆迁、赔偿损失等周边群众利益之费用,从不含糊。但是涉及指挥部内部自身之事,则按低标准执行,只有这样指挥部提出的“工程质量和清正廉洁要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目标才可得以实现!据说当时全国同期建设的十大机场,有的工程未完工指挥部的相关人员就“进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