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衡山:沧海桑田的见证,五岳之南岳

衡山:沧海桑田的见证,五岳之南岳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衡山,古称南岳,又名岣嵝山,是著名的五岳之南岳。据古书记载,南岳位于星度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度应玑衡”,就是说,它像衡器一样,可以称天地的重量,能“铨德多钧扬”,故名衡山。在五岳中,衡山以势雄、景秀、境幽、文丰为特色。作为游览胜地的南岳衡山,就是指主峰所在地。南岳庙坐落在衡山南麓,是五岳中规模最大、总体布局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与泰安岱庙、登封中岳庙并称于世。

衡山:沧海桑田的见证,五岳之南岳

衡山,古称南岳,又名岣嵝山,是著名的五岳之南岳。地处湖南省中部,湘江西侧。据古书记载,南岳位于星度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度应玑衡”,就是说,它像衡器一样,可以称天地的重量,能“铨德多钧扬”,故名衡山。衡山山深林密,古木参天,秀丽幽邃,郁郁葱葱,有“五岳独秀”“天下南岳”的美称。

衡山最高峰祝融峰,海拔约1300米,虽不甚高,但与湘水相依为伴,相得益彰,显得高大巍峨。而且衡山南起衡阳回雁峰,北至长沙岳麓山,绵延150多千米,有72峰罗列,可谓气势磅礴。半山远望,祝融峰像大鹏的头,芙蓉天柱诸峰像鸟身,紫盖香炉等诸峰似伸展飞翔的双翼,使衡山多了些灵动的韵味。

在五岳中,衡山以势雄、景秀、境幽、文丰为特色。人称南岳有“四绝”,即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

衡山绝顶是祝融峰,海拔1290米左顺,在衡山县境内,为南岳的主峰。作为游览胜地的南岳衡山,就是指主峰所在地。次于主峰的石廪、天柱、芙蓉、紫盖等峰,海拔也在1000米以上。

衡山,峰峦挺拔,山环水绕,绚丽多彩。著名的风景名胜有九潭、九溪、九池、二十四泉、二十八岩等。相传舜南巡和大禹治水都到过这里,历代帝王也在这里举行过登封大典,文物古迹自然很多。

南岳庙坐落在衡山南麓,是五岳中规模最大、总体布局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与泰安岱庙、登封中岳庙并称于世。南岳殿最早建于唐开元十三年,后多次遭火,又多次重修扩建,现在的主要部分是清光绪八年(1882年)按照北京故宫的样式重修的。其占地面积98500平方米,规模宏大。殿为立体建筑,殿高20余米,其外围两侧,东有8个道观,西有8个佛寺,这种配殿格式在其他地方实属罕见。整个建筑布局规整,楼宇精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正殿内外共有72根大石柱,象征南岳七十二峰,石柱中央围绕着一个大菩萨——南岳圣帝,它有三四层楼高,身下坐着一块巨石,这其中还有一个关于南岳衡山的古老传说。

据说,很久以前,南岳山归住在山顶上的南岳菩萨管治,谁要在这里落脚,都必须得到他的应允。一天,有个叫慧思的和尚来到这里,想在南岳立足,听人说南岳菩萨有个癖好——喜欢下棋,只要下棋能赢他的人,求他什么都百求百应;要是下不赢,或是毫无缘由地来求他,包你碰钉子。可巧,慧思棋艺精湛,闻罢欣然前往,与南岳菩萨下棋,屡战屡胜,南岳菩萨甘败下风,于是将棋盘一推,说:“好吧,大师有什么要求,只管说吧!”

慧思轻轻一笑说:“没什么大事,只求菩萨给我一个安身立命之所。”菩萨倒也慷概,七十二峰任他挑选。慧思和尚说:“我也不用挑选,我这锡杖落到哪里,我就求你准我在哪里结个茅庵吧!”菩萨答应了。不想,锡杖落在磨镜台南,菩萨一看,暗自心疼,这是一块福地呀!但是,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于是只得同意。慧思又说:“结庵之地有了;不过,出门就踩别人的地也不甚好,求菩萨给一点回旋的地方吧!只要袈裟宽就行了。”南岳菩萨哈哈大笑说:“可以。”

欲与天公高的衡山

只见慧思和尚把袈裟从身上脱下,轻轻向天上一抛,袈裟遂像云一样铺展开去,越铺越宽,把太阳遮住了,把整个南岳山都罩住了。

南岳菩萨看罢,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忙说:“慧思大师,我晓得你的法力了,弟子愿意皈依佛祖。可是,请问大师,哪里是弟子的安身之所呢?”

慧思和尚指着一块巨大的岩石,对菩萨说:“这岩石滚到哪里,哪里就是你安身立命之地。”说罢,轻轻一推,那块巨石遂向山下滚去,跨过南天门,滚过半山亭,一直滚到山脚下,也就是现在建南岳庙的地方。

春花映水的衡山

从此,这里就成了南岳菩萨的居所。他就是坐在这块大岩石上去世的,后来被人间的皇帝奉为“司天昭圣帝”。既称圣帝,大庙就应像个帝王宫殿的样子,遂按皇宫规格,建成八进宫殿,富丽堂皇。这也是南岳庙何以为宫殿式建筑的缘由。

南岳庙共有四重院落,各庭院内古柏参天,绿荫匝地,使庭院显得格外幽深、静穆。又有传说,有八百蛟龙护南岳,更给这座庄严的殿堂增添一重神秘色彩。春夏季节,南岳庙外的山景时而虚无缥缈,烟云缭绕,时而风急云起,黑云压山。秋高气爽时,众峰攒作碧莲世界,与铮铮骨立的大庙交相辉映;数九寒天,大庙的重檐翅角上冰雪凝缀,一幅“岳雪光檐”的奇特景色。

过了半山亭,路分两支:左往磨镜台,右上南天门。

磨镜台位于掷钵峰下,这里山环路转,幽径曲桥,绿竹亭亭,流水涓涓,松涛阵阵,充满诗情画意,是佛教史上一处著名遗址。相传唐玄宗开元年间,禅宗北宗僧人道一主张苦修而逐渐成佛的“渐悟”说。禅宗七祖南宗僧人怀让,则持诚心修行,主张一经顿悟即可成佛的“顿悟”说。两人各持其理,各修其道,互不信服。道一每天在大石上坐禅苦修,而怀让为诱服他归宗,想出一计。

一天,怀让故意手持一块砖,来到道一坐禅的地方,并在对面的大盘石上磨起砖来。道一觉得奇怪,便问道:“磨砖做什么?”怀让回答说:“磨砖做镜!”道一大惑不解,又问道:“磨砖岂能做镜?”怀让又答:“磨砖不能做镜,坐禅又怎能成佛?”道一听后有所悟,之后怀让则进一步向他宣传“顿悟”说,终于使道一弃“渐悟”说,而归其门下。后人在这块硕大的花岗岩上刻“祖源”两字,以资纪念。

磨镜台南有福严寺和南台寺,都是佛教丛林。据《南岳志》记载,该寺原名般若寺,是佛教天台宗二祖慧思禅师,于陈光大二年(568年)所建。宋代寺内福严和尚种杉树十万株,作为修寺材料,寺的规模得以日益扩大。人们为纪念他的功绩,于是将寺名改为福严寺。唐太宗曾赐御书焚经50卷给该寺收藏。唐先天二年(713年),怀让禅师将它辟为禅宗道场,天下佛子以该寺为传法的佛院,足见其在南宗中的显赫地位。

据《传灯录》记述,自禅宗六祖慧能的“顿悟法门”异峰突起,开创南宗,又经七祖怀让和青原行思大力弘扬,南宗一时声名大噪。南岳怀让一系,经道一形成沩仰宗和临济宗;青原一系自南岳石头希迁禅师始,又形成了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南岳两系五宗,佛教史上称这为“一花五叶”,而“五叶”都源于南岳,所以禅宗怀让的道场,便有“五叶流芳”的赞誉。福严寺也就有“六朝古刹,七祖道场”之称。

福严寺旁有“极高明台”,上有唐朝李沁所书“极高明”二字。寺中有南北朝时所铸铜质岳神一尊,重6500千克,佛像3尊,各重百斤;寺旁有银杏两株,寿达1400多年。

南台寺

从磨镜台向西北去可通天柱峰和方广寺。方广寺在衡山腹地莲花峰下,始建于梁朝天监二年,历代有兴衰,明末王夫之兄弟再建。寺内有正殿、祖师殿等多处建筑。寺侧有二贤祠,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为纪念朱熹、张拭在此作诗唱和一百多首而修,方广寺附近谷深林密、林海茫茫,有涧潭、泉水和林石。俗语说“不至方广寺,不知南岳之深”,所以“方广之深”成为南岳衡山的“八绝”之一。

自半山亭向北经藏书丰富的邺侯书院、铁佛寺、王岳殿、湘南寺,即达南天门。

邺侯书院在风景秀丽的烟霞峰下,邺侯即唐代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李沁,他与玄宗的太子李亨是布衣之交,不肯做官。李亨在灵武继位后,李沁辅佐平叛,一切计划都出自于李沁。唐军收复长安后,他便到衡山隐居。李亨之子代宗即位,又召李沁来京师。李沁是中唐特殊环境中产生出的独树一帜的人物,他具有深谋远虑和军事韬略,屡次在危难中扶助唐朝,虽然肃、代、德三朝君主昏庸猜忌,奸臣对他忌妒谗害,他都能机智地避开祸患,对国事有所补救和贡献。他的主要处世之道是不求做官,以皇帝的宾友自居。作为世外之人,胸怀恬淡,不争名利,在官场中进退游刃有余。

邺侯书院原是唐代宗赐给李沁的住宅,初名端居室。他死后,其子李蘩做随州刺史,特来南岳,就其旧址加以修葺,取名“明道山房”以示纪念。直至宋代,因李沁被封邺侯,改名邺侯书院。

南天门,海拔1000米,西傍莲花峰,背倚祝融峰,是衡山前山、后山的分界处,也是衡山高瞻远瞩的眺台。由此俯瞰山下,只见群峰逶迤,山间公路如带,湘江五弯五曲,似五条蛟龙游向南岳,形成“五龙朝岳”的奇特景观。向上仰望山巅,云雾飘渺,峰峦隐约。

这里建有祖师殿,供玄武神。由于山高风大,这一带的建筑物全是石墙铁瓦,十分牢固。再向上有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上刻“南天门”三个大字。牌坊左右石柱刻有对联:

门可通天,仰观碧落星辰近;

路承绝顶,俯瞰翠丈峦屿低。(www.daowen.com)

从南天门上行,向东可达广济寺,向西可通藏经殿、梳妆台,向北过狮子岩,即可直趋衡山绝顶祝融峰。

广济寺在莲花峰后的毗卢洞,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明万历二十三年(1519年)无碍和尚筑庵,后倾坏。清顺治年间改名广济,之后又屡有修建。寺中有石刻“禹王城”三字,不知年代,也不知所指。寺中另有大铜钟、云板报钟等,都是清代的遗物。

藏经殿在衡山的祥光峰下,相传为南朝陈代僧人慧君所建,陈后主的妃子到此避乱,拜慧思为师。明太祖朱元璋曾送此殿一部大藏经,故名藏经殿。只是现在经卷已散佚。但藏经殿红砖绿瓦掩映在古林深处,奇花遍地,风景秀丽,素有“藏经殿之秀”的誉称,为南岳另一绝。

高旷雄伟的祝融峰,传说上古大神祝融氏葬在这里,因而得名,祝融是神话中的火神。此峰海拔1290米,是南岳最高峰。它昂首天外,形似鸟首,山峦伸展如翼,苍林覆盖如羽,俨然大鹏展翅,翩翩欲飞,所以清代学者魏源在《西岳吟》中写道:“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登上祝融峰,环顾群山,便能领会到此中用“飞”字之绝妙。

祝融峰虽是衡山之绝顶,但因其平时云雾缭绕,从衡山脚下的南岳镇望去,最高处是南天门,峰顶很难看到。韩愈在《游祝融峰》中一句“万丈祝殿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写尽了祝融峰在烟云的烘托与群峰的叠衬下的神妙意境

祝融峰顶有祝融殿,其内供奉祝融神像。殿后有石柱砌成的四丈高栅栏,凌空建在陡峭险峻的舍身岩上,祝融殿可晚赏月色,早观日出,峰顶下的南面有上封寺,寺后的山上有观日台,观日台旁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观日出处”四个大字。

南岳庙的东南侧有南岳最大的佛教丛林祝圣寺。寺庙建筑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现存大门、前殿、天王殿、御制经阁、方丈室和罗汉堂等建筑。祝圣寺侧有山路直通奇趣幽深的水帘洞。

水帘洞在紫盖峰下,相传是朱陵大帝所居之处。道家认为这里是第三洞天福地。峰上泉水汇成三支,注入谷地,谷地里有许多泉眼,深不可测。谷地出口很窄,流出的水从石壁上一直下泻,形成瀑布,高达数十米,酷似水帘。石壁当腰,有一石蹬,水被蹬折,分为上下两帘,注入龙潭。水帘洞之瀑,时如缟练素绢,时如朱碧交辉的贯珠,借石山之色,夺树木之青,加之跳玉喷珠的光华,声若雷鸣的响声,可谓色、光、声三绝集于一身。

水帘洞周围古代题刻很多,如李商隐所写的“南岳第一泉”。此外,文人墨客也为水帘洞赋诗,宋代毕田所写的《水帘洞》一诗,就使这一景观跃然纸上:

洞门千尺挂飞流,

玉碎珠帘冷喷秋。

今古不知谁卷得,

绿萝为带月为钩。

南岳大庙西北是黄庭观,为现今南岳仅有的一座羽流道观,建于唐初武德元年(816年),因宋代宋徽宗道教真经《黄庭经》之名赐名于它而得名。此后,历朝都有重修的工程,但一直沿用这一名字。传说东晋咸和九年(334年),著名的女道士魏夫人在礼斗坛白日飞升成仙,其后魏夫人的侍女麻姑亦继而成仙。传说也许过分离奇,但中国女子修道确实从魏夫人开始,开创了中国女道士修行的先例。

南岳不但是名副其实的宗教名山,而且除上面提到的邺侯书院外,另有文定书院、岳麓书院、甘泉书院、集贤书院分布于衡山之上,这在中国其他名山中实属罕见。这些书院在南岳弘扬文教、培育英才,为南岳增添了许多墨迹书香。

紫云峰下的文定书院,是宋代名儒胡安国父子读书、著书、讲学的旧址。书院最初是明弘治中监察御史郑惟恒所建,因胡安国死后谥号为“文定公”,故改名文定书院,据《南岳志》记载,当年文定书院讲学处还建有一座春秋楼,楼外翠竹环绕,清幽静谧,是读书佳处,只遗憾文定书院现已坏,遗迹已难一一找寻。

明代理学家湛若水号甘泉,嘉靖年间,携其徒众人来南岳讲学。其后13年,重游南岳,当时虽已年近古稀,却童颜皓首,健步轻盈,人们惊叹其为神仙中人,他游息讲学之处,后被人冠名日“甘泉书院”。

集贤书院原名南岳书院,位于南岳庙西,是唐代张九龄、李沁旧游地。此书院始建于明代,将李沁、韩愈、朱熹、张拭、赵清献、周濂溪、胡文定父子等唐宋名贤合祀于一祠,所以名曰“集贤祠”,至今书院遗址尚存。

在南岳这诸多书院中,最有影响的当推岳麓书院。它坐落在南岳七十二峰的尾峰——湖南长沙的岳麓山下,这里山灵水奇,林深而幽静,近市而不喧。自晋以来,便成为著名的人文胜地,广泛吸引着香客游人,骚客文人也多在此荟萃游息,为开创岳麓书院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条件。岳麓书院便是在此条件下于北宋初年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办的。

岳麓书院虽非官学,但自始至终都受到官府的支持和帮助,以后历代屡有修建,规模不断发展、扩大,成为一个独立于官学和私学系统之外的独特教育系统。南宋学者陈传良在《重修岳麓书院记》中指出,自朱洞创院后“五六载之间,教化大洽,学者皆振之雅驯,行谊修好,庶几于古”,这极力肯定了岳麓书院兴办后的卓越成效和重大意义。岳麓书院的创立,对发展中国古代文化、繁荣学术、培养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中国文化史、教育史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今的岳麓书院,作为历史的见证,仍然屹立于岳麓山下,并作为国家重点历史文化保护单位,得到了湖南省政府的进一步修复保护,成为湖南大学的前身,湖南大学还在此建立了文化研究所,设置了书院、理学、古建筑等研究所。因此,它不仅是供人观瞻的一处重要史迹,而且还将成为进行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基地。

衡山岣嵝峰上有一块著名的神禹碑,又名峋嵝碑,也为这人文荟萃的南岳增添了奇异的光彩。石碑高3.4米,宽2.8米,相传是后人为纪念夏禹治水成功的石碑,碑文77字,与殷商甲骨文、金文全不相同,也不同于战国楚墓出土的文字,一般认为是后人附会夏禹治水时所刻之碑。

韩愈、刘禹锡都有诗歌咏此碑,韩愈诗曰:

岣嵝山尖神禹碑,

字青石赤形模奇。

蝌蚪拳身薤倒坡,

鸾飘凤泊拿蛟螭。

“五岳独秀”的衡山,不仅山秀、水秀,而且由于属于亚热带中部湿润气候,因此山林四季葱翠,森林茂盛,秀丽悦目。在这一片连绵起伏、一望无际的绿色林海中,不仅有优良、珍贵的成材林,也有缤纷绚丽的奇花异卉、种类繁多的古树名木点缀其间,组成一幅幅明艳的森林景观。

据考察,这里林木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而且四季常青,松、樟、梓、楠、檀、槐等优良的成材林漫山遍野;南方红豆杉、河楠树、银鹊树、甜槠、包石砾、毛果槭等珍品树种,不胜枚举;更有奇花异草、嘉树名木锦上添花。

藏经殿四周佳木葱茂,四时不败。一株500多年的白玉兰高达7米,枝叶扶疏,隔山闻香;3米多高的云锦杜鹃,灿若红霞,娇艳夺目;另有“摇钱树”“同根生”“连理枝”三株宝树,更使庭院生辉。方广寺一带是南岳著名的风景林。这里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数百年树龄的婆罗树,还有树冠碧绿如伞的横豆杉、伯乐树,木纹斑斓多彩的花榈树、芬芳馥郁的香果树……在这些珍奇娇好的花木的装扮下,游人置身南岳,充分感觉到一股浓浓的南国风情,领略到南岳的柔秀多姿与妩媚动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