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努尔哈赤遇熊廷弼,明军防线保卫沈阳

努尔哈赤遇熊廷弼,明军防线保卫沈阳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努尔哈赤遇到熊廷弼这个对手后,不敢贸然出兵攻打沈阳。因为熹宗听信了宦官的谗言,熊廷弼突然被革职罢官,明廷又派袁应泰赴沈阳代替熊廷弼为辽东经略。同时,他还轻率地接纳大批蒙古难民到沈阳和辽阳城内,从而使得很多后金奸细也得以乘机混入,他的这些措施正中努尔哈赤下怀。为保卫沈阳,明军当时在沈阳城设下了坚固的防线。这时努尔哈赤一面命精兵追击贺世贤,一面指挥八旗主力向沈阳城发动总攻。

努尔哈赤遇熊廷弼,明军防线保卫沈阳

萨尔浒大捷后,5 个月里努尔哈赤又相继攻下了开原、铁岭,又灭了 叶赫部。明廷惊恐万分,对辽东局势抱以悲观的态度,大多数官员都认为不可收拾,熊廷弼却上书主动要去镇守沈辽。明廷在这个严峻的时刻,终于答应了熊廷弼的请求,让他代替杨镐,接任辽东经略。熊廷弼接任辽东经略后,在军事部署、工事防御上,进行了相当完善的补救,把先前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及时地解决了。努尔哈赤遇到熊廷弼这个对手后,不敢贸然出兵攻打沈阳。在灭叶赫部后,后金军已经不具备进攻沈阳的条件,只能采取守势,等待机会。

本来在这种形势下,明军占据了绝对优势,而这时候腐败透顶的明廷却从根本上破坏了这种有利局面。万历四十八年(1620)是明廷政局变化较为热闹的一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驾崩,太子朱常洛继位,这便是光宗。光宗继位后沉溺女色,希图长生,最终因误食红丸而暴卒于是年九月初一,接着继位的是熹宗。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梓宫两哭”,先后有三个皇帝在位,朝廷政局十分混乱。当时既无明君,又无贤相,大臣们只知道利用边乱争夺权势。因为熹宗听信了宦官的谗言,熊廷弼突然被革职罢官,明廷又派袁应泰赴沈阳代替熊廷弼为辽东经略。袁应泰这个人是纸上谈兵,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但实际用兵作战却不是自己所擅长的,计划出来的应敌之策漏洞颇多。他对熊廷弼此前所采取的以守为攻的策略做了很大的调整,其在时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便部署对后金进行反攻,致使辽东的防御体系被削弱。同时,他还轻率地接纳大批蒙古难民到沈阳和辽阳城内,从而使得很多后金奸细也得以乘机混入,他的这些措施正中努尔哈赤下怀。

后金天命六年(1621)春,努尔哈赤认为发动辽沈之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便于三月十日亲统大军从萨尔浒出发,浩浩荡荡,直指沈阳。为保卫沈阳,明军当时在沈阳城设下了坚固的防线。在城外修筑围墙,这道围墙和原来的城墙比起来向外拓展了8 丈多。又在城外挖深沟一道,上盖秫秸,铺以浮土,内插尖木桩,以为陷阱,沟内侧又修有内壕,壕上放置一二十人才能抬动的大木。内壕以内再设以5 丈宽、2 丈许深的沟涧,涧底插以尖木。涧的内侧每隔1 丈5 尺有战车一辆,战车与战车之间架小炮4 门,大炮两门,各个车、炮的周围还设有机动兵员作为守卫。守城将领是总兵贺世贤和尤世功,城中守军约有七八万人。进抵沈阳城下以后,后金军队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采取了“诱敌出城、围而歼之”的战术。努尔哈赤先派少量士兵隔着壕沟对沈阳城进行侦察,武举出身的明总兵尤世功率家丁冲出,杀敌4人,也算是小有斩获,而总兵贺世贤却因此生出了轻敌之心。贺世贤出身低微,以战功升至总兵。在当时他是辽东首屈一指的勇将,但这个人有勇而少谋,且喜贪杯。他见努尔哈赤没来攻城,并且明军有小胜之战绩,便以为后金军没什么了不起,却不知道这是对方的诱兵之计。三月十三日,贺世贤举杯壮行,率亲丁1000 余人出城对阵,发誓说:“不痛杀敌军决不回城。”贺世贤统兵出城这一行为正合努尔哈赤的心意,他于是便令一小股骑兵佯败,贺世贤不知是计,便乘着得胜的势头赶了上去。忽然间后金骑兵四出,贺世贤顿时被杀得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他且战且退,当他从东门直杀到西门时,身上已中箭四处。部下劝他投往辽阳,他拒绝了,他说:“身为大将不能守住城池,又有何脸面去见经略呢?”他挥动铁鞭,连续杀敌数十名,最后因多处中箭,坠马而死。(www.daowen.com)

这时努尔哈赤一面命精兵追击贺世贤,一面指挥八旗主力向沈阳城发动总攻。八旗兵在沈阳城的东北角挖土填壕,向前推进。城上明军奋勇守御,接连发炮,但炮身却因发炮次数太多而变得红热起来,弹药一装进去就喷了出来,无法继续发炮。而此时后金军队又将壕沟填满,纷纷蜂拥过壕,向东门发起猛攻。此时,贺世贤兵败、尤世功战死的消息已经传到城中,军队因之士气低落,民心也为之不安。见明军大势已去,城中的蒙古人便砍断桥索,将吊桥放下,迎接后金军队入城,努尔哈赤又一次取得了大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