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方人民抗清斗争的成果

北方人民抗清斗争的成果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氏牺牲后,其部下继续坚持抗清斗争。此后,清廷十分重视在天津加强统治力量,派驻重兵,严密监视人民的行动。于七,本名小喜,又名孟熹,山东栖霞县人,清初胶东农民抗清斗争的著名领袖,他以栖霞县东70里的锯齿山为根据地,聚众抗清。

北方人民抗清斗争的成果

顺治三年(1646)十一月,农民军领袖谢迁在山东淄川一带发动反清起义。他们首先把斗争矛头对准与清勾结的当地地主,没收了地主豪绅张圣鹄的财产、粮食,分给当地贫苦农民,受到了农民的拥护,势力发展很快,因而被清统治者称之为山东“第一巨寇”。十二月,他们攻陷了高苑,但遭到清军的追剿,军师赵束乡被擒斩。次年(1647)六月十三日,谢迁和丁可泽率起义军里应外合攻陷了淄川,逮捕了最先剃发和改换衣冠降清、后被革职居家的原任招抚江西兵部尚书孙之獬,当众宣布其罪状并处以极刑。在起义军浩大声势的影响下,清胶州总兵海行时于顺治十年(1653)十月向谢迁等投降,参加起义军。接着,他们即由淄川南下,占领莱、沂,攻克宿迁,震动了江淮地区。不久,清直隶、山东、河南总督马光辉率兵围剿,谢迁等领导的起义军寡不敌众,终于失败。

顺治四年(1647)九月,山东兖州农民丁维岳、张尧中率众举行反清起义。他们将起义军分作六股,分别攻打张秋、郓城、堂邑、阳谷、冠县和梁山。九月十三日夜,起义军中的两支部队攻克了寿张、堂邑,杀了清东兖道东陈一理家眷男妇20 余人。丁维岳则亲自领一支义军进攻张秋,并准备克张秋后进攻梁山。不料清军早有准备,巷战一夜,义军伤亡惨重,“尸与门齐”,丁维岳左脸受伤,率军退守濮州、范县交界的陈家楼。接着,清军包围了陈家楼,采用了诱使义军移营的办法,杀得义军“尸满地”,损失了三四千人。十一月十二日,丁维岳又率农民军马兵400 余人、步兵不计其数,突然袭击峄县县城,清守军势不能敌。次日城破,起义军蜂拥进城,打开监狱,释放狱囚;又打开仓库,将粮食分给贫苦农民。十二月,义军又先后攻克了阳谷和梁山。十五日,清军征剿梁山,次日在郓城王家海子与义军进行了一场激战,结果丁维岳、张尧中同时阵亡,这次起义至此失败。

顺治五年(1648),天津女英雄张氏自称明天启帝的皇后,与王礼、张天保印制玉印、令旗,组织抗清队伍。他们联络静海一带的农民军,不断抗击来犯的清军。五月二十四日,张氏、张天保等被俘牺牲。张氏牺牲后,其部下继续坚持抗清斗争。天津巡抚李犹龙十分畏惧这股抗清力量,采取了与农民军首领在营中“会饮”的办法,以拉拢关系,试图进行招抚,为清廷发觉,被革职为民。最后清廷调来重兵,农民军因众寡悬殊,坚持到次年初失败。此后,清廷十分重视在天津加强统治力量,派驻重兵,严密监视人民的行动。

顺治五年(1648),于七抗清。于七,本名小喜,又名孟熹,山东栖霞县人,清初胶东农民抗清斗争的著名领袖,他以栖霞县东70里的锯齿山为根据地,聚众抗清。于七一方面经常率军出击骚扰清军,另一方面又“劫富济贫”,除暴安良,打击当地豪绅地主,得到登州地区农民群众的热烈支持,成为当地实力最强的一支农民起义军,被清统治者称之为“诸寇冠”。登州知府张尚贤自知无力剿灭,被迫采取招抚政策,授于七为栖霞县把总。于是,于七利用合法身份广泛交结各阶层人士,暗中组织力量,以图大举。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于七在宁海州(今山东烟台牟平区)、墨县和海阳县建立了三个据点,势力不断增强。(www.daowen.com)

顺治十八年(1661)春,按察使宋琬侄赴兵部首告于七和其叔交结,图谋不轨,使清廷大为震惊,急令官兵往捕于七。十月,在于七的领导下,各据点同时发难,登州府属各县瞬间也举起了抗清大旗。他们攻福山,围文登,“焚劫八邑”,给清军以沉重打击。康熙元年(1662)春,清兵云集,围困锯齿山。于七团结军民,身先士卒,骁勇善战,给义军以极大鼓舞。他们坚守4 个月后,突围入海,于七下落不明。

顺治元年(1644)六月初六日,故明大同总兵姜瓖降清,仍镇守大同。之后,他便随清军赴陕西,征剿大顺农民军。他不但得不到重赏,连军饷的供应也成问题,而且还受到清廷的猜疑和训斥。当时,山西农民军反清声势浩大,姜瓖受到很大触动,开始“蓄异志”。顺治五年(1648)九月,清廷为防喀尔喀蒙古越过边界,派英亲王阿济格率军驻防大同,这招致姜瓖的猜疑,以为袭己。于是,姜瓖自称大将军,于(1649)十二月初三日据大同叛清。大同左卫(今左云)、浑源、太原、汾州(今汾阳)、泽州(今晋城)等地农民军竞起响应,清朝许多地方官吏望风归降,一时全晋震动。摄政王多尔衮得到山西突变的消息后,一面增派八旗官兵,载红衣大炮急赴大同;一面对姜瓖进行劝降,同时又对姜瓖部下进行分化离间,诱使他们倒戈。

顺治六年(1649)三月十二日,多尔衮亲至大同督师,再次对姜瓖劝降。姜瓖虚与周旋,多尔衮正要亲自指挥攻城,奉清廷急召回京。清军在敬谨郡王尼堪的指挥下,继续围困大同。七月初一日,多尔衮率师亲征大同,大同在清军长期围困下,城内弹尽粮绝,死者枕藉,部下发生了骚乱。姜瓖部将杨振威于八月二十三日密通多尔衮,二十八日斩姜瓖及其兄弟,献城投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