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公亶父迁都岐阳,周原的历史变迁

公亶父迁都岐阳,周原的历史变迁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亶父迁都的岐阳,确实位置已调查清楚。《诗经·大雅·緜》第一、二章描写公亶父从豳迁到岐下的经过:緜緜瓜瓞,民之初生。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公亶父带领了周族从杜水前往漆水。《史记·周本纪》又说公亶父“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诗经·大雅·皇矣》第二章是描写公亶父迁到岐阳以后的开辟情况:作之屏之,其菑其翳。这一连四句,说明公亶父迁都到岐阳,曾经进行艰巨的开荒工作。

公亶父迁都岐阳,周原的历史变迁

公亶父迁都的岐阳,确实位置已调查清楚。《汉书·地理志》右扶风美阳,“《禹贡》岐山在其西北,中水乡,周太王所邑”。据《水经·渭水注》,“城在岐山之阳而近西”。中水乡在周原以北,与周城并非一地。根据考古调查,周的都城在今陕西岐山东北六十里,东到下樊、召陈二村,西到董家、凤雏村,是宫室的分布区。在凤雏村东南的云塘村,南到齐镇、齐家村,发现有西周的制骨、冶铜、制陶作坊及平民居住遗址。在凤雏村西南发掘出一座早周宫室建筑遗址,出土了文王时代前后的卜甲卜骨。在以东四里的召陈村,又发掘一座西周中期的宫室建筑遗址。在凤雏村的西南不到十里有村名“宫里”,过去早有人指出这一带该即岐周的宫殿所在。

诗经·大雅·緜》第一、二章描写公亶父从豳迁到岐下的经过:

緜緜瓜瓞,民之初生。自土(通作“杜”)沮(通作“徂”)漆。古公亶父,陶复(通作“”)陶穴,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这是说,周族初期生下的子孙如同瓜瓞(小瓜)那样连绵不绝。公亶父带领了周族从杜水前往漆水。原来他们住的都是窑洞)或地穴,没有建成地上的房屋。公亶父早晨带着奔驰的马出发,沿着西边的水流南下,直到岐山之下。于是亶父之妻(姜女)一起来了,来考察建造宫室的地点。

杜水在汉代杜阳(今陕西麟游西北)的东北。《汉书·地理志》右扶风杜阳,“杜水南入渭,《诗》曰自杜”。《孟子·梁惠王下》又说大王“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史记·周本纪》又说公亶父“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梁山即今陕西乾县西北五里的唐高宗武则天陵墓所在乾陵。这次周族的迁都路线,从豳(今旬邑西南)出发,渡过泾水,向西南行,越过乾县的梁山,过杜水,沿漆水南下,再向西折,沿今渭河西行,定居到今扶风北、岐山东北六十里的京当、法门、黄堆等地区。这一带土地肥沃,适宜于发展农业。岐山山脉又是天然的防御屏障,可以防备戎狄的侵扰。[13]

《緜》的第三、四章描写怎样决定地点和初步开辟的情况:

周原,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通作“跱”),筑室于兹。

迺慰迺止,迺左迺右;迺疆迺理,迺宣(通作“畎”)迺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这是说,周原这块地方十分肥沃,种了苦菜也会长成饴糖(麦芽糖)那样甜,于是就开始谋划,在龟甲上钻刻而占卜,占辞(用卜兆而定的吉凶之辞)说:在此定居,在此建筑居室(曰止曰跱)。占卜的结果使大家安心住下(迺慰迺止),从左方和右方开辟(迺左迺右),修起田界和治理土田,开筑田沟和垄亩。这样从西到东,人人都在工作(周爰执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迁都的大事,在根据地理条件选定之后,还得要用龟甲占卜,根据卜兆来决定。用龟甲来占卜之风还曾长期流行,因此在这里能够发掘到大批甲骨卜辞。在决定定居下来之后,就要紧张地展开垦辟的工作,首先是农耕田亩的安排和开垦,因为这是生活上首要的事。

《緜》的第五、六章就描写建设都城的情况:(www.daowen.com)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通作“栽”),作庙翼翼。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通作“偻”)冯冯(通作“凭”),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这是说,命令管理工程的司空和管理土地、征发力役的司徒,去指挥监督建筑房屋的工程。施工前,要拉绳作为直线的标准,要立上木柱和捆束长板,筑成夹层板墙,以便填土筑成土墙。首先要建筑的是整齐的宗庙。筑土墙时,先要把土装到筐里,再把土填入筑成的夹层板墙中间,要把填入的土筑得很坚实,筑成之后还要把土墙上隆起突起之点削平。这样有许多土墙同时动土,劳动的响声很大,使得助兴的鼛(大鼓)鼓的声音也听不清。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已经同时兴建宗庙和室家,而且宗庙要建筑得很是整齐。当时的建筑,最费力的工程,就是用板筑的技术,大量建筑土墙。

《緜》的第七、八章描写宫门、神社、大道的修筑:

迺立皋门,皋门有伉。迺立应门,应门将将。迺立冢土(通作“社”),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矣,维其喙(通作“”)矣。

这是说,建筑宫室的外门(皋门),造得很高大;建筑宫室的正门(应门),造得很堂皇;还建筑有祭祀社神的大祭台,这样就能把侵犯的戎狄吓得逃走(“戎丑”是对戎狄的蔑称)。既要警惕敌人,不能抛弃对敌人的愤恨;也要讲究友好,不能取消友人前来聘问。柞(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棫(一种丛生小木)统统拔掉,行走的大道都已开通。从此混夷吓得奔逃,感到疲困。这样通过两道宫门、社神祭台以及大道的修筑,用来加强对敌人的防御。

《诗经·大雅·皇矣》第二章是描写公亶父迁到岐阳以后的开辟情况:

作(通作“柞”)之屏之,其菑其翳(通作“殪”)。脩(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其柘。帝迁明德,串夷载路(通作“露”)。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这里一连四句排偶的字句,都是讲用各式方法来清除地面上各种枯木和树木的。“作”通“柞”,砍伐树木之意。“屏”,除去。“菑”,直立的枯木,“翳”通“殪”,倒在地上的枯木。“灌”,灌木丛。“栵”,斩而复生的小木。“柽”,木名,即河柳。“椐”,多肿节的“灵寿木”。“”,山桑。“柘”,黄桑。这一连四句,说明公亶父迁都到岐阳,曾经进行艰巨的开荒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