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青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与毛主席亲临王顶堤村

西青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与毛主席亲临王顶堤村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业是西青区传统的主导产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西青区农业生产以为城市服务为指导思想,大力发展粮食和蔬菜生产。毛主席兴致勃勃地来到王顶堤村,寻问了村民生活及有关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情况。毛主席的到来给王顶堤村的干部和群众以极大的鼓舞。1956年1月王顶堤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宣告成立。从1963年—1965年,西青区也同全国一样,先后经历了“四清”、“文革”、“农业学大寨”等运动。

西青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与毛主席亲临王顶堤村

农业是西青区传统的主导产业。这里土地资源缺乏,仅有耕地47万亩。由于地处海河流域下游,并有子牙河、南运河、大清河等水系汇入,地势低洼平坦,大部分在海拔2米左右。解放前,除运河两岸有部分园田外,多数耕地分布在十洼三淀。因此,历史上十年九涝,灾害连年,因此流传着:“春天白花花,秋天水洼洼,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百姓生活极端贫困,多数农民捕鱼捞虾打短工维持生活。“有女不嫁老东乡,喝苦水,吃菜糠,卖儿卖女饿死娘”就是当时西青区人民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解放后,农业生产得到了重视和加强,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平整土地,排涝改土治碱,开垦荒地,到1952年全区耕地面积增加了2.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3万吨,人均占有粮食192公斤,比1949年分别增长53.9%和47.7%。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期间,西青区农业生产以为城市服务为指导思想,大力发展粮食和蔬菜生产。许多农民变旱田为水田、园田,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提高,粮食总产量比1952年提高了13.6%,许多农村开始着手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1月,毛泽东主席在市委书记黄火青和区委书记高翼飞等陪同下,来到西青区视察。毛主席兴致勃勃地来到王顶堤村,寻问了村民生活及有关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情况。毛主席的到来给王顶堤村的干部和群众以极大的鼓舞。1956年1月王顶堤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宣告成立。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期间,因受“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3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生产出现了停滞和倒退现象。由于片面强调“一大二公”和实行“一平二调”,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造成了严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1959年全区粮食总产量仅为2.3万吨,比1957年下降了11.5%。是年9月毛主席第二次来到西青区视察,在大卞庄的稻田里看了稻子的生长情况,又到杨柳青农场了解了农场的收成和职工的收入情况等。

1963年—1965年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重新恢复了农民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1963年全区粮食产量达6.2万吨,总产量翻了两番。(www.daowen.com)

从1963年—1965年,西青区也同全国一样,先后经历了“四清”、“文革”、“农业学大寨”等运动。由于区委、区政府(当时是革命委员会)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仍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使全区农村经济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农田基本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粮食总产量达到8.4万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生产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1978年—1980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8万吨。

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了科学调整,将全区划分成四大农业区域,即运河两岸为园田区;子牙河两岸为果园区;东南部独流碱河低洼盐碱地为鱼、稻区;中部地区为旱作粮田区。为了增加对城市人民生活的有效供给,又建成了7万亩的蔬菜生产基地,8万亩淡水养鱼基地,3万亩果品生产基地和年饲养10万头猪、140万只蛋鸡的肉蛋生产基地。1998年蔬菜总产35万吨,鲜鱼总产3.5万吨,肉类总产1.35万吨,禽蛋总产1万吨,果品总产1.4万吨,实现农业产值8.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64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