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历史建筑外墙清洁技术:信息采集与调研

历史建筑外墙清洁技术:信息采集与调研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少干预、生态、无损”的目标来看,对待病害应尽可能以少干预为主,如对待结壳层,最好的处理方法是保持原位不动,以免损害清洗构件的细部构造。图4-1现场的勘察取样图片来源:周月娥为避免清洁后短期又被污染,需要了解什么原因造成当前的污渍或涂层?现场勘查调研的取样以“无损”为目标,尽可能地取已经剥落的样本。用于检测水溶盐含量的样品必须采用无水取芯或钻取粉末。

历史建筑外墙清洁技术:信息采集与调研

历史建筑外立面的污染物进行清洁前,需要系统地对建筑饰面上的污染物进行照片记录、病害分析等,并完成必要的现场检测分析,以了解表面污染物的类型、成分、分布范围,进而分析可能的机理(图4-1)。

现场需要调研采集的最基础信息至少包含三方面:

(1)建筑饰面基材(含与相关结构基层粘结的粘合材料与构造层次)的种类和性质,特别是残存的原有的色彩及工艺;

(2)表面污染物的类型、程度、分布和性质。污染物的类型、分布等在调研确认以后,可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图示,统一标识于立面图上;

(3)表面污染物侵入或者附着于基材的具体状况。

在了解材料病害的类型之后,应了解现有病害中,什么样的污染物及病害会进一步影响基层墙体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而会损害墙体的正常使用或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什么样的污染物可以保留?以“少干预、生态、无损”的目标来看,对待病害应尽可能以少干预为主,如对待结壳层,最好的处理方法是保持原位不动,以免损害清洗构件的细部构造。微生物结壳等可能有益于建筑保护的覆盖物需仔细分辨,尽可能不干预。而植物是必须要清除的,除非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设计好调研过程中需要回答的问题:清洁是基于美学目的还是改善功能需求等维修目的?如果是出于美学,公众对墙面污染的审美接受度是一个参考指标。可通过已有的相关文献作为参考,或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现场问卷调研作为另一个可能的基础资料,为清洁方案设计提供依据。(www.daowen.com)

图4-1 现场的勘察取样

图片来源:周月娥

为避免清洁后短期又被污染,需要了解什么原因造成当前的污渍或涂层?此前建筑采取过什么干预手段?是否被清洗过?采用过什么涂层覆盖?如果之前清洗过,那么清洗残留下来的物质是否与大气、基层等有后续反应?如果存在表面结壳层,如何处理,是否需要清洁?直观分析下来,初步判断为适宜的清洁方案是什么?只有带这些问题去做现场调研以及检测,才可以有的放矢。

现场勘查调研的取样以“无损”为目标,尽可能地取已经剥落的样本。如果无法取得剥落或者将要剥离的样本,则可从建筑本体取芯(比如Φ=20mm)的样品用于实验室分析。用于检测水溶盐含量的样品必须采用无水取芯或钻取粉末。如果待清洁建筑保护级别很高,具有重大价值,也可以在同一街区同类建筑饰面取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