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教师专业性强调-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与创新

高校教师专业性强调-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与创新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许多国家非常强调“教师”这个职业的专业性。现代教师必须担负多种职责和功能、扮演多种心理角色。这种对教师的社会认知,更保证了教师道德素质的质量。在同样严谨的教师专业化思维和机制的影响和作用下,欧美国家的高校教师刚进入大学就已经树立了“人师”的理想人格目标,清楚自己的角色责任,能够较好地担当起社会责任,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

高校教师专业性强调-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与创新

许多国家非常强调“教师”这个职业的专业性。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认同教师的重要作用和崇高地位,充分认识到教师在教育质量提升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

世界各国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保证教师的专业任职资格和专业水平:

(一)从制度上保证

很多国家对教师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认证制度,包括教师教育的认定机构、认证制度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认为:“我们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亦即教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各国政府应努力重新确认教育师资的重要性,并提高他们的准入资格。”

在韩国,专家们提出: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可以采取“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教育部对此考试直接负责、严格把关,所有想从事教师行业的毕业生,都必须通过这个考试获得教师资格。(www.daowen.com)

(二)从社会责任上保证

教师的特点体现了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和教师对自己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意识。国外社会学家和教育家普遍认为:在社会变革中,教师所担负的使命起了变化。现代教师必须担负多种职责和功能、扮演多种心理角色。这些角色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教学与行政”,其中教员角色最重要,还有社会的代表、社会模范、课堂管理员、青年团体工作者和公众的解释者等次要角色;第二类是社会变革后扮演的新角色,即“心理定向”,包括教育心理学家、处理人际关系艺术家、社会心理学家、催化剂和心理卫生工作者等角色;第三类是“自我表现的角色”,包括社会服务工作者、学习者和学者、家长等角色。

欧美一些人士认为:教师应具有人文特质,指导学生过智慧型的生活,它不再是传统社会中的只传授知识的严师,也不全是只顾眼前利益的“明师”,而应该是拓展心灵智慧的“人师”。这种对教师的社会认知,更保证了教师道德素质的质量。在同样严谨的教师专业化思维和机制的影响和作用下,欧美国家高校教师刚进入大学就已经树立了“人师”的理想人格目标,清楚自己的角色责任,能够较好地担当起社会责任,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