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河北地理特点与古代园林艺术

河北地理特点与古代园林艺术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园林艺术秉持“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各地园林无不体现本土文化的独特气质。河北省是全国唯一兼具山岳、高原、盆地、丘陵、平原、湖泊、海洋全地貌类型的省份,自然地理特色明显。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质,使河北成为多元文化、多民族融合之地。滦河古称濡水,主要流经河北省东北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和辽宁西南部。滦河流域的承德市平泉县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契丹族的发祥地。

河北地理特点与古代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是社会生产力、建筑技艺、自然与人文、游憩审美、地理、植被、堪舆风水、诗词楹联、书法绘画等多元要素整合的产物,内涵丰富。中国园林艺术秉持“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各地园林无不体现本土文化的独特气质。

河北省是全国唯一兼具山岳、高原、盆地、丘陵、平原、湖泊海洋全地貌类型的省份自然地理特色明显。太行山、燕山构成山地框架,万里长城蜿蜒于燕山和太行山上。燕山高耸一方面形成南北不同的气候区,造就了长城以南农耕文化区与燕山以北游牧文化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质,使河北成为多元文化、多民族融合之地。

图0-2 横贯京津冀的燕山山脉

一千年前,参与编纂《新唐书》的北宋文学家范镇在《幽州赋》中说:“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如华夏龙脊耸立于北京、河北、河南和山西四省市之间,北接燕山,南达豫北黄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是中国少见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是中国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山势北高南低,东陡西缓,海拔500米至1600米左右。太行山地质复杂,由多种岩石构成,呈现不同的地貌,其中嶂石岩地貌、北方喀斯特地貌和花岗岩断块山,不仅是中国地貌形态的代表,也成为中国画中山水皴法的原型,定州雪浪石,邢台文石,都是具有千年文脉的中华观赏名石,造园石与雕塑用的汉白玉等大理石资源丰富,为北方园林及其建筑贡献过大量奇石和石材

图0-3 位于曲阳县的北岳庙

发源于山西高原的河流经太行山流入华北平原,山地被沁河、拒马河、滹沱河、漳河等河流切割,形成多条东西向横谷,古代称“陉”,即山脉断裂处,著名的有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古称“太行八陉”,是古代重要关隘所在地和东西通道。太行八陉东侧是最富庶的农耕区和桑蚕丝纺织业发达地区。

图0-4 曲阳县五代时期王处直墓神道上的石雕狮子

横贯京津冀的燕山山脉东西走向,是中国古代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分界线,海拔500米至1500米,有云雾山、雾灵山、都山、军都山等名山秀峰,主峰雾灵山海拔2116米。明朝万里长城京津冀一段主要分布在燕山山脉,留下了山海关、古北口、喜峰口、黄崖关等著名关隘,也是明王朝蓟镇、宣府等九边军事要地。燕山山地中多盆地、谷地,承德、平泉、滦平、兴隆、宽城等谷地,遵化、迁西等盆地,是燕山山脉中主要农耕区。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清东陵清西陵,就位于燕山的盆地之中。

从尧帝封五岳,到西周形成五岳四渎祭祀礼制,汉武帝祭祀五岳四渎成为昭示江山大一统的象征。

图0-5 位于雄安新区的白洋淀湿地

汉书·地理志》《水经》等历代文献明确记载,恒山郡曲阳县“有北岳”。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明确记载“北岳恒山在曲阳县北一百四十里”[1]。即今曲阳、唐县、阜平三县东西向的山地,主峰即今大茂山。汉代隶属恒山郡曲阳县,北魏于曲阳县城西建北岳庙,成为历代帝王祭祀北岳的庙祠。隋炀帝曾亲临北岳庙祭祀。唐代封北岳大神为安天王,山上建安天王庙(今阜平县安王庙村北)。北宋韩琦苏轼等名臣都曾奉敕到定州曲阳县祭祀北岳。(www.daowen.com)

位于古北岳和太行山怀抱的曲阳是中国大理石之乡,世界闻名的雕刻之乡,蕴藏着丰富的大理石资源,为中国皇家园林的建造奠定了物质基础。《曲阳县志》记载:“黄山自古出白石,可为碑志诸物,故环山诸村多石工。”其中汉白玉质地纯净,坚韧润滑,丰富的资源为石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造就了流传两千年的曲阳石雕。汉代,曲阳石雕已用于各类建筑构建。北朝时期曲阳石雕艺术达到高峰。北魏、北齐王朝崇尚佛教,修建寺庙,建造园林,促进了曲阳石雕的繁盛。曲阳石雕佛像造型庄重优美,是后世世界各国博物馆收藏的最具中国特色的经典艺术品。唐宋两代,曲阳石雕艺术更加繁荣,成为北方汉白玉雕像的雕造中心。元代涌现出杨琼、王道、王浩等一批杰出的雕刻艺人。元世祖兴建大都(今北京),曲阳艺人杨琼雕技精湛,被任命为总管,为元大都及其皇家园林贡献了杰出的智慧。明清时期,曲阳石匠成为北京城紫禁城及其园林石雕工匠的主力。经典的华表,紫禁城太和殿大型石雕陛阶,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和王府花园,都有曲阳石雕的传世经典。而古北岳与曲阳石雕为园林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0-6 大运河河北沧州

明朝中叶,山西文人附会浑源县玄武山“乃北岳之余脉”,伪作“恒宗”石刻(称大字湾)和唐代诗人贾岛诗作刻石,呈请皇帝改祀北岳于浑源,遭到朝廷礼臣的批驳[2]。礼部尚书沈鲤痛斥山西巡抚《呈请改祀北岳于浑源疏》是“仅传说耳,不见于史乘”[3]。在明朝官修《大明一统志》及《明史·地理志》仍明确记载北岳恒山在“曲阳县,与阜平县接界”[4]清朝入关后,山西巡抚再提改祀北岳之议,顺治皇帝刚刚入关,不谙中原礼制,顺治十七年诏改祀北岳于浑源。从此,河北之北岳成为古北岳。古北岳与北岳庙是中国五岳文化2000多年积淀的文化标志,是北岳最厚重的文化记忆。

河北省水系发达,泉湖湿地广布,海河、滦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广阔,物产富饶,是中国东部水土肥美之地。海河水系支流众多,汇集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五大支流,即华北五河,其中大清河及其支流南拒马河(即古易水)、子牙河汇入雄安新区的白洋淀,留下了厚重的历史文化遗存。

滦河古称濡水,主要流经河北省东北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和辽宁西南部。滦河流域的承德市平泉县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契丹族的发祥地。

古黄河曾流经河北平原。大运河从河北省东部流经邯郸、邢台、衡水、沧州、廊坊五个市,留下了商王祖乙古都邢台、战国赵都邯郸、魏晋古都邺城、董仲舒故里广川(今景县广川镇)、唐代名城贝州(今清河县故城)、北宋北京大名府、中国杂技名城吴桥、武术之乡沧州、中幡文化之乡香河扁鹊故里鄚州等名城大邑,为古代园囿、园林发展铺就了独特的山水格局。

在广袤的平原上,黄河蜿蜒于田畴之间,在黄河故道的沙丘、河湾湿地,殷商王朝在这里创建了中国最古老的园林宫阙——沙丘宫苑。

河北东临渤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帝王秦始皇崇尚海洋,秦皇岛就成为全国唯一以帝王名号命名的城市,同时,也在渤海之滨留下了规模最大的秦代滨海行宫及其配套的园囿遗址。

魏晋以来,河北民族杂陈,不仅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也是中亚“昭武九姓”粟特人东迁落籍的主要地区。多元文化融合与浸润,直接影响六朝古都邺城及河北园林的文化走势。

唐代河北道是五台山进香道的必经之路,也是唐王朝两京通向东北亚、东亚古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茶叶之路、瓷器之路的交通要道,从中亚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东迁的粟特人,不仅在河北道的幽州、妫州聚居,而且在河北重镇定州、真定(今正定)集中定居,并在真定创建了铭刻九姓世系的寺院园林建筑——三门楼及荷花池。

五代时期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出卖给契丹,河北中部的定州、保州、雄州、霸州、瀛洲、鄚州,就成为宋辽边界。北宋文豪贤臣、名相良将、科学巨匠先后出任河北地方官,在河北留下了诸多文人园林,也写下诸多或豪放、或婉约、或悲怆的园林诗篇。

继金朝海陵王迁都燕京之后,大一统的元明清三代均建都北京,河北成为畿辅之地,全国经济、文化、建筑、美学的荟萃之所。因为清王朝的木兰秋狝和安抚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需要,在河北承德创建了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也留下了中国古代最辉煌的寺庙园林建筑群——外八庙

河北没有江南园林曲径通幽的小家碧玉,但有中国园林肇兴的源头,有魏晋北朝皇家园林的孤帆塔影,有江山一统皇家园林经典,有惊艳世界的帝陵园林。这就是河北地缘特质书写的古代园林史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