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隐公八年:庄公遵礼盟葬,与莒君结盟

隐公八年:庄公遵礼盟葬,与莒君结盟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译文鲁隐公八年,春季,宋公、卫侯在垂临时会见。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包来4。称人,则从不疑5也。秋季,七月,庚午日,宋公、齐侯、卫侯在瓦屋结盟。八月,安葬蔡宣公。卒要顺从君臣之间的正道,而葬只是顺从丧主的意见。九月,辛卯日,隐公与莒人在包来结盟。隐公为什么与地位卑微的人盟誓?2 卒从正:国君逝世,依从正规礼制,当向天子报告,直呼其名。5 不疑:不会怀疑是隐公屈尊与莒君结盟。

隐公八年:庄公遵礼盟葬,与莒君结盟

原文

【经】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1

【经】三月,郑伯使宛来归邴。

【传】宛者何?郑之微者也。邴者何?郑汤沐之邑2也。天子有事于泰山,诸侯皆从,泰山之下,诸侯皆有汤沐之邑焉。

【经】庚寅,我入邴。

【传】其言入何?难3也。其日何?难也。其言我何?言我者,非独我也,齐亦欲之。

译文

【经】鲁隐公八年,春季,宋公、卫侯在垂临时会见。

【经】三月,郑伯派宛前来归还邴地。

【传】宛是什么人?是郑国地位不高的人。邴是什么地方?是郑国的汤沐邑。天子到泰山上举行祭祀,诸侯都跟着他来到泰山之下,(因此)诸侯都有汤沐邑在那里。

【经】庚寅日,我方进入邴地(接收)。

【传】这里说“入”是什么意思?是(表示接收)困难。记日子是为什么?表示艰难。这里说“我”是为什么?说“我”,是因为不只是我国,齐国也想进入邴。

注释 1 垂:卫地名。2 汤沐之邑:天子祭泰山,诸侯从祭。天子在泰山下面封赐一块地给诸侯,让他们有一个住宿、斋戒、沐浴的地方。这块地方叫作汤沐邑。(“汤沐”的本意是用热水洗澡。汤,热水。)邴(bǐng)是郑的汤沐邑,郑想用它来换鲁的汤沐邑许田。3 难:鲁国为难,勉强同意接收。

【经】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

【经】辛亥,宿男卒。

【经】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1

【经】八月,葬蔡宣公。

【传】卒何以名而葬不名?卒从正2,而葬从主人3。卒何以日而葬不日?卒赴而葬不告。(www.daowen.com)

【经】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包来4

【传】公曷为与微者盟?称人,则从不疑5也。

【经】螟。

【经】冬,十有二月,无骇卒。

【传】此展无骇也。何以不氏?疾始灭也,故终其身不氏。

【经】夏季,六月,己亥日,蔡侯考父去世。

【经】辛亥日,宿男去世。

【经】秋季,七月,庚午日,宋公、齐侯、卫侯在瓦屋结盟。

【经】八月,安葬蔡宣公。

【传】卒为什么记名葬不记名?卒要顺从君臣之间的正道,而葬只是顺从丧主的意见。卒为什么记日子而葬不记日子?卒要赴告诸侯(自然有日子),葬不必赴告(所以无日子可记)。

【经】九月,辛卯日,隐公与莒人在包来结盟。

【传】隐公为什么与地位卑微的人盟誓?称“人”,(表示他地位卑微,)他是随从隐公盟誓,人们就不会怀疑(降低隐公的身份)了。

【经】发生螟灾。

【经】冬季,十二月,无骇去世。

【传】这个无骇就是展无骇。为什么不写他的氏?恨他开头领兵消灭别人的国家,所以直到他死,都不写他的氏。

注释 1 瓦屋:周地名。2 卒从正:国君逝世,依从正规礼制,当向天子报告,直呼其名。3 主人:主持丧事的人,嫡长子。4 包来:莒地名。5 不疑:不会怀疑是隐公屈尊与莒君结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