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宜昌城镇全面接管:夷陵区革命老区发展史

宜昌城镇全面接管:夷陵区革命老区发展史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9年7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来到宜昌县南仗垭,中共宜昌县委立即与其取得联系,准备接管宜昌县城。宜昌县城已从宜昌县管辖区域内划出,成立了宜昌市。宜昌县人民政府在城区内无单位接管。党对宜昌县全面接管后,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心是继续开展支前工作。9月底,宜昌县人民政府召开支前大会,动员全县人民筹粮、筹款、筹物,支援人民解放军向西南进军。

宜昌城镇全面接管:夷陵区革命老区发展史

1949年7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来到宜昌县南仗垭,中共宜昌县委立即与其取得联系,准备接管宜昌县城。

宜昌县党政军领导和全体干部、战士同解放军一道行动,随后兵分两路,一路由县长陈刚杰率五、九区的干部、战士随同解放军直抵宜昌;一路由县委书记张天民率领六、七、八区的干部、战士随同解放军到宋家嘴,然后从东南向宜昌城进发。各区的干部、战士分别到达龙泉铺、鸦鹊岭、土门垭、小溪塔、桥边。各区到达各自所辖区址后,随即开展工作。

7月19日,中共宜昌地委、中共宜昌市委进入宜昌城。随后中共宜昌县委、县人民政府机关从小溪塔迁往宜昌城区杨岔路办公。

地委给宜昌县分配南下干部30多人,分别担任宜昌县各级领导职务,加上本地参干的人员,县、区、乡干部已达207名。县委下设秘书室(9月改为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县人民政府下设公安局、财政科、税务局、财粮科、民教科、中国人民银行宜昌县支行。各部、办、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能开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的正常工作。

宜昌县城已从宜昌县管辖区域内划出,成立了宜昌市。原国民党宜昌县的机关、团体、医院、学校等,均由宜昌市政府及所属各部门分类对口接管,共接管原国民党宜昌专员公署、宜昌县政府、县参议会等54个单位。(www.daowen.com)

宜昌县人民政府在城区内无单位接管。县委、县政府组织所辖各区接管原国民党区署三个、乡公所26个、税捐稽征处29个;接管农村小学43所、教职员145人;接管区、乡邮政代办所30个。对这些单位接管后,对国民党区、乡人员,凡无罪大恶极及现行破坏活动者,一律不予逮捕,令其在规定的限期内向当地人民政府登记自首。全县353个保、4781个甲的保长、甲长暂时留用,协助人民政府开展支前及其他各项工作。

党对宜昌县全面接管后,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心是继续开展支前工作。宜昌解放后的第三天,进城部队吃粮就出现困难。张天民立即召集各区区长和后勤部门的紧急会议,制定了分区包干供应办法。各区内的部队,区政府主动供应,并将任务一直布置到保、甲长。会上,落实了征借粮食183万公斤、马料32万公斤、草料16万公斤、木柴332.5万公斤、油盐各2.8万公斤、田赋383.22万元的任务。同时,还安排单位给宜昌市送粮,解决了住宜部队和过境部队的粮食问题,从各方面给解放军予以有力支援。

7月20日,湖北独立一师、宜昌县独立营到下堡坪执行任务。此时,徐州会战后被俘遣送的国民党官兵也经过下堡坪入川,食宿紧张。第二区全体工作人员在区委书记王秉衡的带领下,立即动员群众组织担架支前,并积极征借公粮,从蛟龙寺到下堡坪组织木砻架170多个,日夜擂谷碾米,保证独立一师和过境人员的吃粮供应。

9月底,宜昌县人民政府召开支前大会,动员全县人民筹粮、筹款、筹物,支援人民解放军向西南进军。会后,全县迅速组织了8521人的支前队伍,组成浩浩荡荡的运输大军,合计运粮20多万公斤、干粮100担、布鞋300担及其他物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