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决策风格的基本类型

大学生决策风格的基本类型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决策风格属于决策者的主观性影响因素。因此,明确生涯决策风格将对决策者的决策过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他将个人决策时所用的风格分为8种情况。(一)烦恼型过度搜集信息,使用信息时又过度担心。有一些人将自己的直觉感受作为决定的基础。一般来说,同一生涯决策者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决策风格倾向,但其基本的决策风格不会发生太大的偏差。不同的决策风格都有其优劣之处,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决策者的需求。

大学生决策风格的基本类型

决策风格是指生涯决策者在进行职业生涯决策过程中倾向的决策策略。决策风格属于决策者的主观性影响因素。相同条件下,决策者的不同决策策略倾向将对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明确生涯决策风格将对决策者的决策过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丁克里奇早在1968年就通过访谈形式确定了成人在作职业生涯决策时所采用的策略。他将个人决策时所用的风格分为8种情况。

(一)烦恼型(agonizing)

过度搜集信息,使用信息时又过度担心。有些人会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搜集信息,确认有哪些选择,向专家询问,反复比较却迟迟难以作出决定。他们常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就是拿不定主意”。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搜集再多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也无济于事。需要弄清楚的是这类决策者被什么样的情绪和非理性观念所困扰,比如害怕自己作出错误的决定、追求完美等。

(二)冲动型(impulsive)

冲动地选择第一个能够得到的职业。与“烦恼型”相反,有人会对第一个工作紧紧抓住不放,不再考虑其他或者进一步搜集信息。他们的想法往往是:“先决定,然后再考虑。”比如,先找到一份工作做了再说。冲动的决策方式可能是出于对困难的回避,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探索。这种方式的危险在于风险太大,等看到更好的选择时自然追悔莫及。

(三)直觉型(intuitive)

以自我判断为导向,不能说明原因。有一些人将自己的直觉感受作为决定的基础。他们通常说不出什么理由,一味地表示:“就是觉得这个好。”人们在择友的时候常常采用这样的决策方式。直觉在人们对环境情况无法获得充分信息的时候会比较有效,但它有可能不符合事实。有时候,我们的判断可能会因自身先入为主的偏见而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将直觉作为决策的依据。

(四)拖延型(delaying)

不断往后推迟,直到最后一刻才作决策。这些人习惯将对问题的思考和行动都往后推迟,“过两天再考虑”是他们的口头禅。拖延型的人有潜在的思维定势,决策这样的事情到了最后一刻就会自动解决,没必要过分担心。然而,问题常常不会自动解决,有时候甚至由于拖延的关系会变得更加紧迫。

(五)宿命型(fatalistic)

将决定交给境遇或命运,直到机会到来时才作出决策。有些人不愿意自己承担责任,而将事情的转变归咎于外部形式的变化。他们会说“一切听从天命,我也没有能力改变”之类的话。当一个人将自己生活的主导权交由外部环境的时候,可以预见决策者此时的心理往往比较无助,这样的人容易成为外部环境变化的受害者,怨天尤人,甚至是放弃自己的人生梦想。这类人最应该主动向他人说出自己的无助,寻求帮助或者鼓励。

(六)顺从型(compliant)

过分遵从他人对决策的指导,缺乏自立能力。这样的人倾向于顺从别人的计划而不独立地作出决定。他们常说,“只要父母(家人)觉得好,我就可以”。大部分不是自己的想法,或者是父母的决定,或者是随大流。从众的人固然在追随群体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虚假的安全感,有时候也不用担负任何决策后果。但是在决策的过程中,常常会忽略自己的独特性,这使得决策结果往往不适合自己的发展。(www.daowen.com)

(七)瘫痪型(paralysis)

接受作决策的任务,但是感觉过于焦虑而不能对决策做出有建设性的工作。有时候,个体可能在理性上接受了应当自己作决定的观念,却无法开始决策过程。他们知道自己应当开始决策,却往往害怕决策过程或者因为过分地担心决策结果而不能进行决策。这种害怕承担责任的心理可能与家庭在其成长过程中的教育和行为培养方式有关。

(八)计划型(planning)

使用标准化决策模型所推荐的理性策略。有些人面对自己的决策时比较理性,会意识到决策对于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地收集相关信息,同时在不断地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抉择。这类人能够准确全面地说出自己的选择标准和依据,还会对周围的人或事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计划型决策者的决策结果是动态的,并会根据具体的情形调整自己的选择。

一般来说,同一生涯决策者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决策风格倾向,但其基本的决策风格不会发生太大的偏差。

不同的决策风格都有其优劣之处,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决策者的需求。如冲动型和直觉型决策者虽然对于社会的认知较少,却具有果断处理问题的特点。然而,为了获得较为科学有效的生涯决策,计划型决策者的决策风格常常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其他风格的决策者可以在各自决策风格的基础上多收集自我和社会信息,并通过科学的决策方法处理信息,从而获得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决策。

案例分析

今天的选择决定了明天的你

张某2009年9月考入某高校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业余时间兼修电子商务专业课程,2013年6月毕业。家住农村,经济条件尚可。

在对自己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了分析之后,她认为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有外贸行业、电子商务行业,但这两个专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比较强烈,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自己倾向于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己与人沟通能力强的职业,如教育行业,既能展示自己,又与个人专业相结合,竞争较小。

她制定了未来3~5年的职业目标——进入教育行业,考上师范大学的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为实现目标,她制订了以下行动计划:第一,今年努力考过专业英语考试,寻找英语家教的机会,获得一些教育体验,至少对中小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第二,留心教育行业的招聘广告,注意看教师招聘的要求,向这一要求的方向努力;第三,留意师范大学教育专业的招生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张某有了目标后,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最终她也顺利地实现了自己的就业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