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赤壁城记:赤壁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规划策略

赤壁城记:赤壁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规划策略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能够明确指出各部分规划内容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规划策略。此版规划将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调整为向南发展。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面也首次提出了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再次,此次总规也增加了对古城墙保护、城市旅游规划的相关内容,可以看出地方党委政府及规划工作者对城市的认识更加深入,规划思想更加严谨和成熟。

赤壁城记:赤壁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规划策略

20世纪80年代是赤壁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城市规模和面貌都处于湖北省县级城市第一方阵,撤县建市也带来了城市发展的极好机遇,提振了全市人民的城市自信和自豪感。1986版城市总体规划集中体现了一个刚刚撤县建市城市的发展宏图,在城市性质中明确提出是“鄂南片经济中心”的定位

1986版总规在总结1982版总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和提升。首先,此版总规的结构体系相较上一版有所完善,内容也愈加充实。能够明确指出各部分规划内容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规划策略。在对人口的预测方面也更加科学,采用劳动平衡法和综合分析法来推算城市人口,能看出相较于上版规划对人口的预测,此版总规的近远期人口均有增长,尤其是远期(2000年),相较于上版预测的12万人口增加为20万人,这对城市用地的调整有很大的影响。此版规划将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调整为向南发展。其次,此版规划更注重城市的生态健康发展,上版规划将城关区和荆泉之间的荒地列为建设用地,意在使两片区域最终连片发展,但此版总规明确提出在这两片地带之间规划一块绿色楔入带,避免建设成片。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面也首次提出了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对城市发展方向跨河向北拓展进行了统筹安排,在城北区布置一个片区,并形成了完整的路网。再次,此次总规也增加了对古城墙保护、城市旅游规划的相关内容,可以看出地方党委政府及规划工作者对城市的认识更加深入,规划思想更加严谨和成熟。(www.daowen.com)

在1986版总规指导下,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是新建了二水厂和220kV变电站,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得以大幅提升。高标准新建了联系主城与蒲纺片区的陆水大道(发展大道),大大加强了蒲纺片区与主城区的交通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