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模式-经济社会协调性研究

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模式-经济社会协调性研究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社会协调性是小流域治理管理模式实施的根本任务。从政策合理性层面上,社会、经济利益需求与当地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执行方法相互交织、是互补和谐关系,因此最佳模式要具有合理性。

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模式-经济社会协调性研究

【规范要点】该规范可成功引导经济利益良性转变,协调当地各项产业,符合社会的利益需求,满足人的可持续发展,该规范强调了社会、经济利益需求与生态环境状况互补、和谐。

经济社会协调性是小流域治理管理模式实施的根本任务。以治理促发展、促协调、促转变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的根本任务。实现小流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从发展方式转变层面上,全面理解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从“社会”利益层面上,小流域治理最佳管理方式必须满足“社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各项管理措施应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管理目标必须定在从“公众核心利益——可持续发展”出发,只有这样,小流域最佳治理管理模式才可能是“可行的”和可持续的。(www.daowen.com)

(3)从政策合理性层面上,社会、经济利益需求与当地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执行方法相互交织、是互补和谐关系,因此最佳模式要具有合理性。该模式下的执行政策应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4)从实用科技层面上,要努力提高科技水平的政策性导向,大力推广和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在小流域治理管理实践中加快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增强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小流域治理管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5)从舆论导向层面上,政府及有关机构,完善小流域治理宣传工作的长效宣传体制,与舆论界保持密切的沟通,争取最广大的舆论支持,营造全社会投身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的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