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实践成果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实践成果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坚持“三贴近”切实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孙彦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我们党宣传思想工作长期实践的总结,是增强宣传思想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突破口。近年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三贴近”原则,对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三贴近”原则作了许多重要指示。“三贴近”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也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落实“三个代表”要求提供了有效途径。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实践成果

坚持“三贴近”切实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孙彦峰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我们党宣传思想工作长期实践的总结,是增强宣传思想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突破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三贴近”,为激励广大师生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一、“三贴近”对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三贴近”是我们党宣传思想工作长期实践的总结,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原则

据专家考证,“三贴近”原则并非是现在才提出来的,邹韬奋先生早在上世纪20年代即提出新闻宣传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主张,并对此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随后,“三贴近”原则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新闻文化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毛泽东曾多次谈到新闻宣传“三贴近”的问题,他指出:“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邓小平江泽民对此也有大量论述。近年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三贴近”原则,对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三贴近”原则作了许多重要指示。2003年3月28日,胡锦涛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要求大力减少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报道,将重要版面、黄金时段让位给群众和基层,使新闻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2003年5月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指出,全国各类宣传媒体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实做深做活,更好地宣传动员群众、引导教育群众、帮助服务群众。他还特别要求,“文艺出版工作要反映生活、服务群众,创作生产出更多积极健康、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精神境界”。2003年7月1日,胡锦涛进一步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三贴近”原则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党的宣传工作的一贯思想,是我们做好宣传工作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二)“三贴近”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

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说到底就是要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体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师生为出发点和目的。“三贴近”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也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落实“三个代表”要求提供了有效途径。只有做到“三贴近”,宣传思想工作才能更好地服从服务于高校培养人才的中心工作,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师生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落到实处。只有做到“三贴近”,宣传思想工作才能深深植根于改革发展的现实生活,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广大师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广大师生的精神力量,满足广大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把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落到实处。只有做到“三贴近”,宣传思想工作才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代表最广大师生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三贴近”是宣传思想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实现途径

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宣传思想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必然要求。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根本途径。做到“三贴近”,就能使宣传思想工作从实际出发,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有的放矢,取得实效;就能使宣传思想工作扎根现实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与时俱进,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就能使宣传思想工作结合广大师生的思想实际和广大师生需求,紧扣广大师生思想脉搏,吸引广大师生参与,引起广大师生共鸣,得到广大师生的拥护和信任;就能使宣传思想工作充分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弘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三贴近”的主要内涵

贴近实际,就是宣传思想工作要立足于高校建设、改革和发展这个最大实际,真实反映高校发展和稳定的实践,反映高校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后勤管理、对外交流合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新成绩、新发展,更好地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这也要求各单位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推进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勇于创新,为宣传工作提供更好的素材。贴近实际,要求我们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和概念出发、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贴近实际,要求我们适应广大师生群众的接受能力,不能用脱离实际的说教强加于人;贴近实际,就要贴近中心,贴近大局,不能远离高校教学科研的中心工作;贴近实际,就要说实话,鼓实劲,求实效,不能只求场面上的轰轰烈烈,搞形式主义。(www.daowen.com)

贴近生活,就是宣传思想工作要深入到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解决具体矛盾,展示未来生活的美好前景,激励广大师生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奋斗。贴近生活,就要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贴近生活,就要求我们以高校生活为源泉,忠实地反映和表现生活,不能本末倒置,用抽象的概念裁剪生活,用主观的想像代替生活,不能违背生活现实,闭门造车;贴近生活,就要抓住生活本质,解决生活难题,丰富生活内容,不能停留在社会表象和简单的说教上;贴近生活,就要求我们必须跟上生活变化的新节奏,传递生活变化的新信息,满足师生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

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于师生之中,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盼师生之所盼,充分体现师生意愿,满足师生需求,把握师生脉搏,说师生想说的话,为师生提供想看爱看、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更好地代表最广大师生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牢固树立师生群众观点,多联系广大师生群众身边的事例,多反映广大师生群众的切身感受,多运用广大师生群众熟悉的语言,多采用广大师生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可亲可信、深入人心。贴近群众,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师生群众的主体地位,吸引师生群众广泛参与,不能把师生群众当成被动接受的对象;贴近群众,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实现师生群众的切身利益,所有工作都要着眼于为师生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贴近群众,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师生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把普及和提高结合起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三贴近”的有效途径

(一)尊重师生,树立群众观念,面向高校实际

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往往是教育主体居高临下,信息由工作主体向工作客体单向流动,教育主体不关注教育客体的信息反馈。这种教育方法容易招致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因而,充分尊重师生,树立群众观念,注重工作的双向交流,利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开展科学的调研和分析,是做好思想宣传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宣传思想工作要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实践,面向联系日趋紧密的国际社会,要敢于回答广大师生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具有普遍性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一定要避免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偏重说教,千百遍地重复那些没有任何错误、但也没有任何新意的老话套话,坚决反对那种只满足于“跟风”“应景”式的形式主义宣传方式。要把正确的思想引导同关心解决师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多做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的工作,诚心诚意为师生排忧解难,满腔热情地关心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及时了解他们的具体困难,把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宣传思想工作既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又适应师生日常生活和思想活动的深刻变化;既立足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又在面向更广阔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既便于工作中具体操作,又易于为广大师生所接受。

(二)深入基层,注重调查研究,为学校党委正确决策和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要深入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师生,直接听取群众呼声,广泛征求意见,弄清情况、掌握规律、改进作风,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使问题抓得更准,对策更切合实际,更好地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紧紧贴近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管理工作和后勤服务实际,采集素材、吸取营养,抓导向、抓改革,求创新、求发展,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为激励广大师生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三)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促进宣传思想工作手段的现代化建设

在今天,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传递方式已经发展到了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信息开发和创造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因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三贴近”,就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运用一切可资利用的现代化手段,如使用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等,来推进思想宣传载体的更新和手段的现代化。要针对当前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着重加强对“网络”和“网民”的研究,并能充分地介入和利用网络进行有针对性的网上宣传。在高校的政治理论教育中,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改革教学方法,大胆利用各种生动直观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用丰富的音像文字资料拓展政治理论的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四)宣传思想工作落实“三贴近”,就要虚功实做,念好“实”字经

只有念好“实”字经,师生才能信得过、听得进、记得住;才有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才有说服力、吸引力、战斗力。一是要说实话。有一说一,不文过饰非,不添油加醋。真实的东西往往具有巨大的力量,假大空和形式主义,只能让人生厌,产生抵触情绪。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真学、真懂、真信。只有真学、真懂、真信,道理讲起来才能实而不虚,做起思想工作来才能理直气壮。要做到理论问题通俗化,把道理讲明、讲清、讲透,讲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产生共鸣,取得共识。二是办实事。宣传思想工作不仅要解决师生的思想问题,而且还要解决其实际问题。要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多做暖人心、得人心、稳人心的事。实际问题解决好了,思想问题和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三要做表率。行动是无声的教育,形象是有形的道理。宣传思想工作者生活于师生之中,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广大师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有说到做到,讲道理才会有人听,有人信。反之,如果说一套,做一套,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你讲的道理就无人听、无人信,不起任何作用,甚至会起相反的作用。所以,只有时时处处为师生群众作表率,才能产生人格力量,为搞好宣传思想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