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致残、早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全球约1.5亿糖尿病患者中15%以上将会发生足溃疡或坏疽。国外报道糖尿病足溃疡患病率为5.8%~6.3%,比非糖尿病人群高20~30倍。近年统计资料表明:糖尿病足造成截肢者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而糖尿病足截肢者85%以上是因足部溃疡恶化、深部感染或坏疽所致。糖尿病足不但显著降低了生活的质量,剥夺了生活的快乐,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糖尿病足溃疡的平均住院费用也是其他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的1.5倍。
●发病机制:糖尿病足病发病有3个主要原因:神经病变、血管闭塞缺血、感染。
●临床表现:糖尿病足如此危险,那么怎样才能知道糖尿病足是否已经悄然而至了呢?实际上,糖尿病足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在病情进展较重时才会出现下列临床表现:
■皮肤干枯、颜色暗沉、胼胝形成(俗称老茧子)、肢端肌肉萎缩、营养不良、关节韧带易损伤。
■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弓形足、槌状趾、鸡爪趾踝关节肿大变形、骨质破坏发生病理性骨折等。
■肢端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脚踩棉絮感、间歇性跛行、下蹲起立困难。
■坏疽初期常因水疱、血疱、糜烂、感染等诱因逐渐发展为溃疡、坏疽或坏死。
●预防:外伤和感染是促使糖尿病足恶化的重要因素,而且由于糖尿病的影响,患者本身的愈合和修复能力会下降,一旦发生外伤和感染,则整个治疗过程将是漫长而艰难的。日常中常有患者用刀片或剪子修整足底老茧子而导致足底受伤的病例发生。既然如此,那如何才能“防患于未然”呢?很简单,只要坚持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可以。
■加强保护意识,勤洗脚保持足部卫生,穿着合适的鞋袜,对足部的任何疾病和感染迹象做到早发现、早求医、早治疗。
■合理饮食,积极控制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适当运动,戒烟。
■应用改善循环、活血化瘀的药物,以降低血液黏滞性,改善血管和神经功能。
防重于治,预防是关键。良好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是预防和延缓所有糖尿病并发症的基础和前提。
●内科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的治疗不仅仅是让血糖降下来它需要一个综合性的诊治。了解正确的治疗方案,积极与医生配合。
■严格控制血糖,这是治疗糖尿病足最重要的基础。
■支持对症治疗:限制活动,减少体重负荷,抬高患肢,利于下肢血液回流。

■消除各种不良因素:积极纠正酮症酸中毒,低蛋白血症,心、脑、肾并发症及影响溃疡愈合的各种不良因素。
■改善和恢复足部的循环:山莨菪碱、血塞通、丹参、川芎嗪等药物可降低血液黏滞性,改善血流动力学。前列腺素能够改善肢体微循环障碍。
■改善和恢复神经功能:应用维生素B1、甲基维生素B12、ATP、激光多功能治疗仪,以及醛糖还原酶抑制药,这些均可有效恢复神经病变。
■高压氧治疗:高压氧可抑制厌氧菌的生长以及毒素的产生,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控制感染:糖尿病足常合并感染,控制感染非常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药物治疗都需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使用不慎则有可能带来新的危害或贻误疾病的诊治。
●外科治疗:对于糖尿病足而言,当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除了预防和内科的综合治疗,外科的治疗同样必不可少。那么,哪些是外科治疗?怎样进行外科治疗呢?下面这些即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这些治疗手段必须由专科医师来实施。
■伤口的局部处理:逐步祛除所有失活组织、全面暴露伤口、充分引流脓液。清创后的伤口可局部外用创伤敷料或当归紫草膏等中药外敷。
■动脉重建术:有大血管阻塞时需要进行动脉重建,它可使部分患者免于截肢。
■血管介入放射学治疗:膝以上大血管的阻塞或狭窄可经血管置入支架,膝以下的阻塞或狭窄可采用微球扩张来改善动脉供血,其创伤性小,是保住肢体有效的治疗方法。

■自体皮瓣移植:将足背或小腿皮瓣移植到糖尿病足的缺损区域,促进局部结构重建,适用于中等面积溃疡。
■截趾或截肢手术:对于足趾坏疽者,一旦坏死与正常组织界面清楚后行截趾术;对于足大面积坏疽者,为了挽救生命,应尽早行截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