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知己——毛泽东是如何对待国际友人的
第十一章 海内知己——毛泽东是如何对待国际友人的
毛泽东说:“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一、以诚相待,广交朋友
(一)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毛泽东从现实主义立场出发广交各国各界社会名流,同时,他也从未忘记过那些关心、支援过中国革命的老朋友。斯诺是中国人民诚挚的老朋友,数十年如一日,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倾注了自己的毕生心血。他对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怀有坚定不移的信心,麦卡锡主义对他全家的迫害,国际上对新中国的歪曲和诬蔑都没有损害他对中国人民的情谊,没有使他丧失对中美人民终将冲破重重障碍,开拓友好合作道路的信心。新中国是斯诺心爱的话题,他为读者著书,给青年讲课,对公众演说,给朋友写信,同客人谈话,都离不开中国。在临终时,他用尽了生命的最后力量所讲的一句话是“我热爱中国”。对这样一位从30年代起就向世人介绍为中国劳苦大众解放而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向世人宣传中国革命的艰苦和伟大意义的真诚朋友,毛泽东怎么会忘记呢?
1965年1月,斯诺应邀出席毛泽东举行的宴会。席间,毛泽东与他交谈了约4个小时,而且斯诺是这次宴会中唯一的外国人。宴会结束后,毛泽东这位72岁的老人亲自把朋友送到新华门前。
1970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21周年之际,毛泽东再次会见了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和他的夫人,并让斯诺夫妇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站在中国领导人身边一起检阅。
1972年初,当得知斯诺卧病在床,生命垂危时,毛泽东又亲自派周恩来和中国医护人员前往瑞士斯诺家中,给予他无微不至的治疗和关怀。
当中国人民沉痛悼念斯诺的逝世时,毛泽东在给斯诺夫人的唁电中写道:“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二)友谊地久天长
1965年11月24日,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安娜·路易斯·斯特朗80岁的生日。她回忆着当时的情形时谈到:“事前,我一点也不知道我的中国朋友会为我举行什么形式的庆贺,甚至也不知道他们是否注意到了我的生日。因此,在11月下旬,我生日的前两天,当我被告知毛主席想在我的生日见我时,我感到非常的惊讶。”
11月23日,斯特朗和30多位美国、中国的朋友,乘坐一架专机飞抵上海,准备生日聚会。斯特朗很有些担心:毛泽东是否愿意接待这么多如此快速和偶然集合起来的客人?结果,事实证明,斯特朗的担心是多余的。毛泽东很愿意与他们这些外国友人坐在一起海阔天空地谈论世界。
生日聚会在《友谊地久天长》的歌声中,共同分享着够100人享用的特大生日蛋糕。
生日宴会不仅反映了毛泽东对老朋友的关心与惦念,也通过这种方式向7亿中国人民表达了:当华盛顿的战争贩子进行战争升级,并对中国进行原子弹威胁的时候,请注意帝国主义战争贩子与美国人民之间的不同,对美国人民,我们是必须与之为友的。
毛泽东对斯诺、斯特朗这些与中国人民友好的美国民间朋友始终关怀备至,一直不忘。
(三)马上写封信给你爸爸,说我想念他!
1976年的元旦,尼克松的女儿、女婿乘坐着“红旗”轿车驶进了中南海新华门,受到不折不扣的元首待遇。在美国他们是平民,来到中国,他们与爸爸平起平坐了。为什么他们能得到这种待遇?就为6年前,在这里,尼克松与毛泽东共同把历史翻开了一页,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从那之后,毛泽东始终未忘记这位老朋友。
毛泽东向尼克松女儿关切地问起:总统的腿怎么样了?他要求转告总统,好好保养他的腿,以便日后来爬长城。尼克松的女婿说他已经不是总统了。毛泽东含着东方式的温情反驳道:我乐意这么叫他,你管得着?不就是两卷录音带吧?有什么了不起!两卷录音带就能把一个帝国搅得天翻地覆,统治者难道不允许统治?对方耸耸肩退却了,而毛泽东却不退却,又对尼克松女儿说:马上写封信给你爸爸,说我想念他!尼克松的女婿又插话告之:在美国反对尼克松的人很多,因为水门事件,还有人强烈要求审判他。毛泽东听罢答道:好,我马上邀请他到中国来访问。又略加重语气说,信里再加一笔,我等待他再次来中国。一时间,两个西方青年真切感受到了一个东方伟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鲜明个性。
二、坚持正义,平等交往
(一)别客气了,在这里就像在家里一样嘛!
毛泽东不仅对一切向中国表示友好的外国人士坦率、真诚、念念不忘,而且对有着共同信念、理想的兄弟党的领导人更是热情而亲切和不拘束形式。
50年代的一个夏天,一位新华社记者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件非常不可思议而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烈日炎炎,当他冒着酷暑赶到颐年堂,刚踏进毛泽东的书房,就马上看到毛主席正给客人——越南劳动党胡志明主席递去一条热毛巾,请这位风尘仆仆的远方来客擦汗。接着,毛泽东含笑对在座的人说:“他是应我私人邀请来走亲戚的,不发消息,也不照相。”然后就劝胡志明把汗衫也索性脱掉。胡志明摸一摸长长的胡子,仰天大笑说:“哪能?哪能?”
这时,记者才发现毛泽东上身只穿着白衬衣,脚踏一双布拖鞋,而胡志明则赤脚穿着越南有名的“抗战胶鞋”,被汗水渗湿的衬衫已经脱掉,只穿着件汗衫。毛泽东一边给胡志明扇着扇子,一边说:“别客气了,在这里就像在家里一样嘛!”胡志明在这亲切的劝说下,脱去了汗衫,袒露着上身,与毛泽东开怀畅谈起来。
这情景使记者十分感动,不由想起印尼总统苏加诺的访华观感中谈到过的:同毛泽东相处,毫无拘束之感。
(二)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对白求恩作了高度的评价。他说,我们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专家。1938年1月,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一支医疗队,穿洋渡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白求恩同志到武汉后,周恩来同志亲切地会见了他,向他介绍了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大好形势,并及时作了安排。白求恩同志由武汉乘车奔赴延安。虽然一路上多次遭到敌机轰炸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阻挠,但是由于白求恩同志很快要见到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他的心里激荡着无限的欣慰和喜悦。
3月底,白求恩同志到延安后的第二天晚上,毛主席就在凤凰山麓的窑洞里接见了他。毛主席紧紧地握着白求恩的手,对他和他率领的医疗队来到中国表示热烈欢迎。主席说:你们来解放区,说明了加拿大人民、美国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团结与战斗友谊,说明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深厚感情。白求恩同志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毛主席转达了加拿大和美国人民的亲切问候,详细地介绍了加拿大和美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情况,介绍了西班牙人民反抗德意法西斯的英勇斗争精神。他的谈话里洋溢着对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无限热爱。
毛主席频频点头,表示钦佩和赞赏。毛主席亲切地向他介绍了中国抗日根据地蓬勃发展的情况,回答了他关心的问题,精辟地分析了中国抗战和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形势,阐述了中国抗日游击战争的意义,我军必胜、日寇必败的道理,中国革命发展的前途,以及建设新中国的远景等。毛主席热忱、谦逊的态度,深邃的思想,必胜的信念以及锐敏的洞察力,使白求恩同志深受感动。
毛主席和白求恩同志,促膝相谈了3个多小时。谈到工作时,白求恩同志热情地说:“我希望组织一个战地医疗队,很快到敌后去。”主席听了,很高兴地说:“那就请白求恩大夫立即帮助组织医疗队吧!”
分别时,主席一直把白求恩同志送到大门口,握着他的手说:请白求恩大夫向加拿大和美国的朋友转致谢意!并再三嘱咐他:到前线后,有什么问题和困难,一定要写信来。
毛主席的会见,给白求恩同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当晚他充满激情地在日记中写道:“我在那间没有陈设的窑洞里和毛泽东同志面对面地坐着,倾听着他那从容不迫的谈话的时候,我回想到长征,想到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怎样领导着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从南方到了西北山区的黄土地带。由于他们当年的战略经验,使得他们今天能够以游击战术困扰日军,使侵略者的优越武器失去效力,从而挽救了中国。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毛泽东同志那样感动着每一个和他见面的人。这是—个巨人!他是我们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不久以后,在毛主席的关怀下,白求恩同志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边区。在前线,曾多次给毛主席写信,汇报他的工作情况,对医疗工作提出了不少建议。毛主席对白求恩同志的工作和生活非常关怀,他在给晋察冀边区聂荣臻司令员的电报中指示:“请每月给白求恩同志一百元……同意任白求恩同志为军区卫生顾问。对其意见、能力完全信任。一切请视伤员需要斟酌办理。”并写信鼓励白求恩同志。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同志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想念毛主席。他握着周围同志们的手说:“请转告毛主席,感谢他和中国共产党给我的帮助。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会获得解放。”毛主席听到白求恩同志牺牲的消息后非常悲痛,在延安各界追悼会上,毛主席亲笔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12月21日,毛主席写了《纪念白求恩》这篇光辉著作,对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作了高度的评价,号召每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
(三)重视小人物
毛泽东不仅结交外国那些社会名流,也从不忽略那些观光旅游的小人物。“文化大革命”期间,一次,毛泽东在天安门来回走动着同外国来宾握手交谈,英国客人罗斯·史密斯觉得自己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就躲在一位外国将军的后面。可是他万没料到,毛泽东看到他后,会绕了个圈子,走到他面前,并主动与他握手,史密斯由此深深感受了一位中国伟人的胸怀。
长期以来,毛泽东就是这样,从不以领袖自居。无论外国友人的地位如何,他都尽力去做一个友谊的使者。
1958年正是中美关系冷战的年代,而在重庆即将对外开放的一个纪念馆里却挂起了一张毛泽东同3个美国士兵亲切见面的照片。这在当时,许多美国人是难以理解中国人珍视他们同美国人民友好接触这类事情的。
这张照片的故事开始于1945年,当时毛泽东从延安来到重庆与蒋介石举行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庆谈判。3名在华的美国士兵希望能有机会同另一个“中国”来的伟人交谈一次。正在忙于处理大事的毛泽东得知后,认为会见美国兵来促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也是重要的事情,他愿意抽出时间接见这3个普通的美国兵。会见中,他对每人都表现出莫大的兴趣,专心倾听美国兵所说的一切。然后又耐心询问美国国内的生活情况,美国士兵们的家庭和对战后生活的愿望。接着他又谈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意义,世界和平的重要和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席间,毛泽东曾多次举杯祝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并请3位美国军人回国后,把在中国经历的一切告诉美国人民。他说中美两国人民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两国人民之间将会建立起真正的友谊。会见临近尾声,毛泽东又及时提醒大家一起合照了这张记录着愉快而又具有历史意义的珍贵照片。
三、豪爽热情,周到细心
(一)同毛泽东谈话既使人感到愉快,又使人感到兴奋
1974年6月的一天,英国前首相希思来到北京,并会见了毛泽东。他与毛泽东虽然初次见面,可一下子就交上了朋友。毛泽东的热情欢迎使人毫无拘束之感,毛泽东不仅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而且还事先了解到了首相及随行成员中每个人的爱好和特点。在会谈中,双方无拘无束地开了许多玩笑。
希思事后曾回忆到:同毛泽东谈话既使人感到愉快,又使人感到兴奋,先后两次长谈,毛泽东对中国的内部问题和局势都是持一种现实态度。在讨论或谈到的许多世界性人物双方有不同看法的时候,毛泽东的观点极为明确,表达看法也直截了当。他从不生硬地顶回我提的问题,也不回避任何问题。如果问他一个他不想涉及的话题,他会很客气地告诉你他不想谈。当为某个问题发生分歧时,毛泽东又会说,现在这个问题需要考虑,并会把与他不同的看法考虑进去。
希思周游中国之后,再次见到毛泽东,并把他在北京以外看到的情况与毛泽东交换意见。他没想到,毛泽东会马上抱现实态度告诉他,你一定不要全信人家告诉你的事情,他们对外国人总是能骗就骗。我们是有了进步,但事实是这种进步太慢,我们总得想办法让这种进步更快一些。对于世界事务,毛泽东又希望希思从世界战略的角度去观察思考,而不要只从本身角度去考虑。每个问题都应该通盘考虑。希思从中悟到:在毛泽东的世界战略的见解中,他赞成有一个强大的统一的欧洲,这显然也是因为这合乎中国的利益。同时,毛泽东在许多方面称赞英国人,特别高兴希思之行,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也倍加欣赏希思使英国参加了欧洲共同体。
几次长谈,希思深感毛泽东是伟人,更是一位持现实主义的朋友。
(二)您夫人怎么没一块儿来?
毛泽东对外国客人既有豪爽热情的一面,又有周到细心的一面。
应毛泽东邀请,墨西哥总统偕夫人来到中国,下飞机后,由于总统夫人略感不适,没能和总统一同去见毛泽东。毛泽东刚一见到总统,一边握手一边询问:您夫人怎么没一块儿来?总统回答,因感冒又下雨,让她留在了饭店。在亲切交谈之中,毛泽东亲手为总统递水、递茶点,以尽东道主之谊。更使总统吃惊的是,当他回到下榻饭店时,毛泽东派来的医生已经给他夫人看了病。这些无言的举动,使总统大为感动,从中他体会到了毛泽东对友人的关心与真诚。
对持不同政见者,毛泽东同样以诚相待。联邦德国基督教社会联盟主席施特劳斯曾经高度评价了毛泽东这一人格。施特劳斯是一位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意识持不同政见者,毛泽东为什么邀请这样一位德国政治家来华访问呢?其主要原因是施特劳斯还有对当前帝国主义扩张欲望的警告、以竭力主张欧洲政治统一这一生存原则而著称的另一面。
最使施特劳斯难忘的是,毛泽东这位中国领导人的关于德意志是一个民族的主张。同时他也深深记着毛泽东这样的观点,即:面对苏美两霸争权使世界政治进程充满了危险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多极体系,形成更多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在这方面,西欧理所当然起着重要作用。
出于共同利害关系,出于政治原因,经过双方长期周密准备,资产阶级政治家与无产阶级领袖开诚布公地坐到了一起,交换着对世界格局的看法。在谈话中,施特劳斯感到,毛泽东的邀请并不是为了改变他的世界观,而是为阐述自己所制定的中国的官方立场,提醒欧洲“芬兰化”日益迫近的危险。毛泽东这种真诚使他久久不能忘怀。
(三)款待英国元帅
60年代初的一个夏天,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来到中国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毛泽东说这位元帅过去打仗很勇敢,打败了隆美尔,现在讲了三原则又对中国友好,为此,他愿意打乱原来的日程安排,抽出时间与元帅畅谈。
在武汉的东湖,两位伟人见面并共进晚餐。蒙哥马利赠送毛泽东一盒“三五牌”名烟,还提出了许多问题。其中提到:中国现在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很需要主席,你现在不能离开这艘船放下不管。毛泽东答道:暂时不离,将来学丘吉尔的办法。谈话结束,毛泽东又邀请蒙哥马利坐船看他在长江游泳,临别时,毛泽东又把事先写好并署名的《水调歌头·游泳》词一首赠给蒙哥马利元帅,作为那盒香烟的答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