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序
无论你在哪里,你都在网上;哪怕你孤单一人,你都在世界中——世界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在信息以几何级别的速度增长,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无处无网络,无处不可百度(网上搜索)的时代背景下,死记硬背知识内容已经不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必要的知识储备是不可或缺的);相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概括为知识能力)则显得尤其重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无疑承担着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任务。然而,传统的以学科知识内容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是无法胜任的。教而有方,方为善教。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已经在实践中证明,项目课程教学模式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近年来,项目课程在国内职业教育界也得到越来越深入的研究,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和采用。作为项目课程教学活动的载体,项目课程教材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国内很多教材作者进行了积极探索,也获得了不少成果。但毋庸讳言,迄今为止,国内现有的电子商务项目课程教材还不能完全适应现实需要。主要原因有4点:一是不少教材虽名为项目课程,但实际上只是将原来的学科知识内容划分为几个部分,把原来的“章”冠以“项目”的名义,而不是真正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因而不符合项目课程的本质要求。二是已出版的相关联教材,由于对内容安排缺乏统一规划,教材中内容重复或共同遗漏的现象比较严重,给广大师生选择教材带来了困扰。三是教材层次性不够清晰,一味求全、求深、求难的现象比较普遍。中、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的电子商务教材在内容上、难度上没有明显区别,这势必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甚至影响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四是教材内容的选取和编排顺序不尽合理,产生了许多知识断点、浮点、空白点甚至倒置现象。
东南大学是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教育部、财政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简称培训包项目)开发的承担单位,“十一五”以来,已进行10轮次来自全国的中职电子商务教师培训,培训教师人数已达300余人。在培训包项目开发和对教师的培训过程中了解到,参加培训的教师尽管系统学习了包括项目课程在内的各种教学模式、理论,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教材,无法将理论真正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此情况下,东南大学电子商务系和东南大学出版社作为发起单位,组织包括参加培训的学员在内的来自全国的数十所普通高校、高职、中职学校的教师,电子商务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电子商务营销高级策划人员、技术开发骨干等,在培训包项目开发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一套涵盖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主要内容的项目课程系列教材。
本系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定位中等职业教育:本系列教材的使用对象明确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应聘电子商务领域就业岗位时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为标准,选取教材内容,不求深,不求全,但求新,适应中、高职学生的知识背景。
(2)真正体现项目课程特色:根据工作任务(项目)需要,以项目为单元重新规划、布局课程内容(非以学科知识体系为逻辑),同时按照循序渐进原则,编排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内容。
(3)内容新颖:教材内容紧跟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现状,力求反映新知识、新技能、新观念、新方法、新岗位的要求,体现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最新成果。
(4)产教结合:本系列教材编写人员既有来自学校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也有来自企业的实践经验丰富的电子商务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产业人员和教师互相合作,互为补充,互相提高,使本系列教材紧密联系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更加符合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5)强化衔接:本系列教材将教学重点、课程内容、知识结构以及评价标准与著名企业相关人力资源要求及国家助理电子商务师的考试内容进行对应与衔接。
(6)创新形式:与国内著名电子商务教学软件研究与开发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包括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以及名师名课音像制品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配套教材。
(7)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本系列教材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宗旨,教材内容和形式体现强调知识能力培养而非单纯知识内容学习的要求,变以往的只适合“教师讲、学生听”的以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的教材为适合“学生做、教师导”的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材,突出“做中学”的重要特征。
(8)统一规划:本系列教材各门课程均以“项目课程”为编写形式,统一规划内容,统一体例、格式,涵盖了中职电子商务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在电子商务专业全面实施项目课程教学,从而避免不同教学方式之间容易发生的不协调、不兼容的现象。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的这段话,道出了职业教育的最重要的特点,也道出了本系列教材编写的初衷,谨以此与广大读者共勉。
张建军
2015年9月于南京·东南大学九龙湖畔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