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实证研究
5.4 实证研究
5.4.1 面板数据模型
面板数据模型是建立在面板数据之上,用于分析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yit=αit+xitβi+uit,i=1,2,…,N;t=1,2,…,T(5.11)
该模型表示i个经济指标在N个个体及T个时间点上的变动关系,其中,N表示个体截面成员的个数;T表示每个截面成员的观测时期总数;参数αit表示模型的常数项;βit表示对应于解释变量向量xit的i×1维系数向量;i表示解释变量个数。随机误差项uit相互独立,且满足零均值、等方差为
的假设。
5.4.2 指标的选取和模型建立
由于国际上通常采用R&D经费支出作为科技经费投入的指标,因此本书采用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高等学校R&D支出和R&D存量来反映大学创新投入情况,选取高校R&D人员全时当量反映大学创新人力投入情况。
采用第3章运用SFA估计的104所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效率值反映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效率增长情况。为保证数据统一,本章选取2003—2013年11年的数据为样本数据,构建了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6个区域普通高校的R&D人员全时当量(X1)、高校R&D支出(X2)、高校R&D存量(X3)、104所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效率值等相关变量的混合数据集。该数据集中的相关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0—2009)、《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02—2013)。根据收集的数据,建立以下模型:
ln Yit=a0+a1ln X1it+a2ln X2it+a3X3+uit (5.12)
其中,Yit表示第i地区第t年的效率值,X1it,X2it,X3it分别表示第i地区第t年的高校R&D人员全时当量、高校R&D支出和高校R&D存量。
5.4.3 计量结果分析
为建立模型,首先要确定选用固定影响模型还是随机影响模型,由于本书所做的模型仅就各地区自身的资料进行研究,因此将模型取为固定效应模型。其次要确定模型是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以及混合回归模型中的哪一种。使用Eviews5.0对以上3种模型残差平方和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下:
S1=20.287655,S2=2.274362,S3=4.613685,因为N=6,T=11,k=2,由此可算出F1=11.43,F2=6.67。(N-1)(k+1)=12,N(T-K-1)=40,(N-1)k=8,取显著性水平α=0.05时,由F分布表查得F(8,40)=2.18,F(12,40)=2.0。由于F1>2.18,因此拒绝H1;F2>2,因此拒绝H2;本书应选用变系数模型。为了减少面板数据造成的异方差和自相关性,在回归估计时选取广义最小二乘法,即GLS方法来对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见表5.7。
回归模型中的R2=0.997123,说明模型的解释度很高,拟和很好,模型不存在异方差现象。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R&D经费支出和R&D存量(万元)对教育效率的增长都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地区的高校经费支出对该区域高等教育效率促进作用大小不同。
表5.7 面板数据变系数模型估计结果
根据计量结果,在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6个区域中,华东地区高校R&D经费支出和R&D存量对高校教育效率增长影响最大,其次是华北地区,它们远高于东北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当华北地区高校技术创新人员全时当量、高等学校R&D支出(万元)和R&D存量(万元)增加1%时,对该区域高校教育效率的促进作用分别为-0.39%,0.96%和0.97%,华北地区高校R&D支出和R&D存量对华北地区高校教育效率增长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高校R&D人员全时当量对该地区高校教育效率增长的影响。华北地区高校科研投入对高校教育效率增长的影响主要受到高校R&D支出和R&D存量的影响,华北地区高校R&D人员全时当量对高校教育效率的影响呈负值,表明该区域高校技术创新人员全时当量对高校教育效率的影响不大。
华东地区R&D经费支出和R&D存量对该区域高校教育效率增长影响很大。当华东地区高校技术创新人员全时当量、高等学校R&D支出(万元)和R&D存量(万元)增加1%时,对该区域高校教育效率的促进作用分别为-0.21%,0.97%和0.98%。华东地区高校R&D支出和R&D存量对华东地区高校教育效率增长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高校R&D人员全时当量对该地区高校教育效率增长的影响。华东地区高校科研投入对高校教育效率增长的影响主要受高校R&D支出和R&D存量的影响,华东地区高校R&D人员全时当量对高校教育效率的影响呈负值,表明该区域高校技术创新人员全时当量对高校教育效率的影响不大。
当中南地区高校技术创新人员全时当量、高等学校R&D支出(万元)和R&D存量(万元)增加1%时,对该区域高校教育效率的促进作用分别为0.35%,0.61%和0.63%。中南地区高校科研投入对高校教育效率增长的影响主要受高校R&D支出和R&D存量的影响。
当东北地区高校技术创新人员全时当量、高等学校R&D支出(万元)和R&D存量(万元)增加1%时,对该区域高校教育效率的促进作用分别为-0.40%,0.59%和0.61%。东北地区高校R&D支出和R&D存量对东北地区高校教育效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高校R&D人员全时当量对该地区高校教育效率增长的影响。
当西南地区高校技术创新人员全时当量、高等学校R&D支出(万元)和R&D存量(万元)增加1%时,对该区域高校教育效率的促进作用分别为-0.30%,0.63%和0.64%。西南地区高校R&D支出和R&D存量对西南地区高校教育效率增长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高校R&D人员全时当量对该地区高校教育效率增长的影响。
当西北地区高校技术创新人员全时当量、高等学校R&D支出(万元)和R&D存量(万元)增加1%时,对该区域高校教育效率的促进作用分别为-0.32%,0.64%和0.65%。西北地区高校R&D支出和R&D存量对西北地区高校教育效率增长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高校R&D人员全时当量对该地区高校教育效率增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