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
1.3 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
1.3.1 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
1)信息
(1)数据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数据下的定义是:“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这种特殊表达形式可以用人工的方式或者用自动化的装置进行通信,翻译转换或者进行加工处理。”
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数据。 计算机可以接受上述各种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传递和存储。
(2)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现代社会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关于信息的定义众说纷纭。 日常生活中比较笼统和模糊的理解如下:
①语言、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所表达的内容、事实或消息。
②读书、听课和交谈等所学习和了解的知识、方法与情况。
③为了作判断、制订计划或解决问题等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
比较正式的描述如下:
①控制论创始人美国数学家维纳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和感知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与外部世界交换的内容。
②信息论创始人美国数学家香农认为:信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因素。
③一般认为:信息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
例如,潮起潮落、气温变化、银行利息变化等都是信息。 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与我们主观感觉它是否存在没有任何关系。 数据经过加工整理才能成为信息。 如,38? 信息是在特定背景下具有特定含义的数据。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提出了著名的资源三角形:没有物质,什么也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也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
(3)信息的性质
①普遍性:凡是有事物的地方,就必然存在信息,信息广泛存在。
②动态性:事物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的,信息也必然随时间而改变。
③时效性:由于信息的动态性,信息的使用价值会随着时间而衰减。
④多样性:语言、文字、声音和图片等都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也称为信息的载体或媒体)。
⑤可传递性:信息可通过媒介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传递,信息只有通过传递才能发挥其作用。
⑥可共享性:信息与物质、能量显著不同的是,同一信息在同一时间可被多个主体共有,信息能无限地进行复制和传递,不因使用而有所损耗。
⑦快速增长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在快速增长。
(4)信息的分类
信息可从不同的角度分类:
①依据信息的重要性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②依据信息的应用领域分为社会信息、科技信息、管理信息、军事信息、政治信息、文化信息、工业信息、农业信息等。
③依据信息的作用分为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干扰信息。 如,高考信息。
④依据信息的逻辑性分为真实信息、虚假信息和不确定信息。
⑤依据信息源的性质分为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等。
⑥依据信息的加工顺序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
另外,信息还可按照其他的标准进行分类。
(5)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与下列内容相关的行为和活动:
①信息的收集(如信息的感知、测量、获取和输入等)。
②信息的传递(如邮寄、电报、电话和广播等)。
③信息的加工(如信息的分类、计算、分析和转换等)。
④信息的存储(如书写、摄影、录音和录像等)。
⑤信息的施用(如控制、显示、指挥和管理等)。
而在计算机高速发展之前,人工处理信息大多数的方式是:人们用眼睛、耳朵、鼻子、手等感觉器官直接获取外界的各种信息,然后经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再经过大脑的分析、归纳、综合、比较、判断等处理后,能产生更有价值的信息,并且采用说话、写字、动作、表情等方式输出信息。
人工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如图1.18所示。
人工信息处理的不足:算不快、记不住、传不远、看(听)不清。

图1.18 人工信息处理的过程
2)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是指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门技术,其内容如图1.19所示。

图1.19 信息技术的内容
信息技术是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围绕着信息的产生、搜集、存储、处理、检索和传递,形成的一个全新的、用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高技术群,包括微电子技术、新型元器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各类软件及系统集成技术、光盘技术、传感技术、机器人技术和高清晰电视技术等,其中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导。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语言的形成和使用 第1次信息技术革命(35000—50000年以前)
◆文字的创造 第2次信息技术革命(大约3500年以前)
◆造纸技术的出现 第3次信息技术革命(1000年以前)
◆印刷技术的发明
◆电报和电话通信 第4次信息技术革命(19世纪30年代—20世纪40年代)
◆广播、电视
◆雷达、卫星
◆计算机 第5次信息技术革命(20世纪40—60年代)
◆因特网
︙
(3)信息技术的分类
①按表现形态的不同,信息技术可分为硬技术(物化技术)与软技术(非物化技术)。 前者指各种信息设备及其功能,如显微镜、电话机、通信卫星、多媒体电脑。 后者指有关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各种知识、方法与技能,如语言文字技术、数据统计分析技术、规划决策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等。
②按工作流程中基本环节的不同,信息技术可分为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加工技术及信息标准化技术。 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信息的搜索、感知、接收、过滤等。 如显微镜、望远镜、气象卫星、温度计、钟表、Internet搜索器中的技术等。 信息传递技术指跨越空间共享信息的技术,又可分为不同类型。 如单向传递与双向传递技术,单通道传递、多通道传递与广播传递技术。 信息存储技术指跨越时间保存信息的技术,如印刷术、照相术、录音术、录像术、缩微术、磁盘术、光盘术等。 信息加工技术是对信息进行描述、分类、排序、转换、浓缩、扩充、创新等的技术。 信息加工技术的发展已有两次突破:从人脑信息加工到使用机械设备(如算盘、标尺等)进行信息加工,再发展为使用电子计算机与网络进行信息加工。 信息标准化技术是指使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加工各环节有机衔接,与提高信息交换共享能力的技术。 如信息管理标准、字符编码标准、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等。
③日常用法中,有人按使用的信息设备不同,把信息技术分为电话技术、电报技术、广播技术、电视技术、复印技术、缩微技术、卫星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 也有人从信息的传播模式分,将信息技术分为传者信息处理技术、信息通道技术、受者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抗干扰技术等。
④按技术的功能层次不同,可将信息技术体系分为基础层次的信息技术(如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支撑层次的信息技术(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等),主体层次的信息技术(如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应用层次的信息技术(如文化教育、商业贸易、工农业生产、社会管理中用以提高效率和效益的各种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应用软件与设备)。
(4)信息技术的特点
①数字化。 当信息被数字化并经由数字网络流通时,大量的信息可以被压缩,并以光速进行传输,且数字传输信息的品质比模拟传输的品质要好得多。 许多种信息形态能够被结合、被创造,无论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可以立即存储和获取信息。
②多媒体化。 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信息媒体与计算机集成在一起,所有媒体都将被数字化并融入到多媒体的集合中,系统将信息整合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里,以接近人类的工作方式和思考方式来设计和操作。
③高速度、网络化、宽频带。 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进行最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新一代的Internet(Internet2)的传输速率将达到2.4Gb/s。 实现宽带的多媒体网络是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④智能化。 随着未来信息技术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超媒体的世界里,“软件代理”可以替人们在网络上漫游。 “软件代理”不再需要浏览器,它本身就是信息的寻找器,它能够收集任何可能想要在网络上取得的信息。
(5)信息技术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①信息技术不断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注入新的内涵,大大提高了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信息技术代表着当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的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的作用得以发挥,使人们能更高效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运行效率。 比如,将信息技术嵌入到传统的机械、仪表产品中,促进产品“智能化”“网络化”,是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的重要信息技术,该项工作往往被称为“机电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网络设计技术可显著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利用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或工业过程控制技术实现对产品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可明显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成品率等。
②信息技术孕育和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包括信息产业),其在经济增长中占据显著地位。 在过去的10年中,全世界信息设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增长率是相应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率的两倍,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产业。
“九五”期间,中国的信息产业以三倍于国民经济的速度发展,主要产品销量迅速增加,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部分关键技术有所突破,产业规模已居世界第四位。2000年年底信息产品制造业总产值达10000亿元,销售收入5800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 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国GDP的4%,电子产品出口额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5,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③信息技术的广泛兼容和深度渗透推动了管理扁平化和社会信息化。
④信息技术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3)信息产业
(1)信息产业的概念
信息技术孕育和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信息产业是指生产制造信息设备,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制作和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综合。 又称为IT产业或者又称为第四产业。
(2)信息产业的分类
①信息技术产业(包含芯片、计算机、手机、通信设备、数字电视、软件、电子器件等方面的相关产业)。
②信息内容产业(包含内容数字化、数字文化、教育科技、知识产业、数字娱乐、电子游戏等方面的相关产业)。
③信息服务产业(包含电子政务、商务、金融、物流、教育、医疗、社区、认证、娱乐、游戏等方面的相关产业)。
④信息基础设施(包含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互联网络等)。
(3)信息产业的特点
①信息产业是战略性先导产业。 信息资源已成为第一战略资源,因而信息产业也就处于最突出的战略地位。
②信息产业是高渗透型、高增值型产业。 信息产业具有极强的辐射性,可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③信息产业也是智力密集型产业。
(4)我国信息产业发展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在中国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2010年,中国政府提出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新兴产业、扩大内需过程中,信息产业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物联网、三网融合、3G被明确提及。 而仅物联网一项,就将带来难以估量的巨大空间。 与人们的普遍感知相反,物联网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不可触摸的概念,它已经悄无声息地潜入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在超市消费结账时,会享受到射频识别(RFID)服务,这是物联网;当我们使用汽车导航仪时,会享受到全球定位系统的服务,这也是物联网。 简单来说,物联网就是一个“物物相联”的互联网,相比于“人人相联”的互联网,物联网也将呈几何级数的增长。 物联网还有着长长的产业链,云计算、三网融合和北斗系统这些技术均可纳入物联网的范畴。
但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巨大的问题。
①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和元器件受制于人。
②产业结构亟须优化。
③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
④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1.3.2 信息社会
1)信息社会的概念
信息社会也称为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起主要作用的社会。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量是主要资源,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量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发展,逐步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2)信息社会的特征
①信息化。 信息的生产成为主要的生产形式,信息成了创造财富的主要资源。
②电子化。 光电和网络代替工业时代的机械化生产。
③网络化。 网络化是信息发展的必然结果。
④全球化。 信息技术正在取消时间和距离的概念,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大大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⑤虚拟化。 虚拟技术将人们带入到一个“身临其境”的数字化世界。
3)信息社会的发展
①信息产业的二次浪潮信息高速公路。19世纪,克林顿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国家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互联网,推动了全球信息产业的革命,美国经济也受惠于这一战略,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享受了历史上罕见的长时间的繁荣,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信息产业的三次浪潮智慧地球。 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装置,又称电子标签(感应式电子晶片),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
4)信息社会的问题
①信息污染。 主要表现为信息虚假、信息垃圾、信息干扰、信息无序、信息缺损、信息过时、信息冗余、信息误导、信息泛滥、信息不健康等。 信息污染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像环境污染一样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②信息犯罪。 主要表现为黑客攻击、网上“黄赌毒”、网上诈骗、窃取信息等。
③信息侵权。 主要是指知识产权侵权,还包括侵犯个人隐私权。
④计算机病毒。 它是具有破坏性的程序,通过复制、网络传输潜伏于计算机的存储器中,时机成熟时发作。 发作时,轻者消耗计算机资源,使效率降低;重者破坏数据、软件系统,有的甚至破坏计算机硬件或使网络瘫痪。
⑤信息侵略。 信息强势国家通过信息垄断和大肆宣扬自己的价值观,用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影响其他国家。
5)信息社会发展趋势
①新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②新的社会组织管理结构。
③新型的社会生产方式。
④新兴产业的兴起与产业结构演进。
⑤数字化的生产工具普及和应用。
⑥新型就业形态与就业结构的出现。
⑦产生了新的交易方式。
⑧城市化呈现新特点。
⑨数字化生活方式的形成。
⑩产生了新战争形态。
6)信息社会的影响
①信息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转换和升级。
②信息化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③信息化引起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