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5.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第1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以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建成了最初的以单台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的计算机网络。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主机中采用分时系统,它将主机时间分成片,给用户分配时间片。 时间片很短,用户感觉不到其他用户的存在,认为主机为个人所使用。 在这个模型中,计算机处于主控地位,承担着数据处理和通信控制的工作,而终端一般只具备输入/输出功能,处于从属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而是多个用户通过不同的终端使用同一台计算机。
第2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网络。1969年12月,Internet的前身——美国的ARPANET投入运行,它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兴起,分组交换技术被提了出来并投入使用。 分组交换网不同于以前电信网络中的电路交换网络,它采取了存储转发的工作方式,以网络为中心,主机和终端都处在网络的外围,用户通过分组交换网可以共享资源子网的许多硬件及各种丰富的软件资源。 分组交换技术使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结构和网络设计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确立了计算机网络的结构模式。
第3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也就是网络体系结构确立的时期。 在此期间,建立了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和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两种国际标准的网络体系结构。 在此期间,各种网络技术蓬勃发展,局域网技术也发展迅速。
第4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以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和ATM技术为核心建立的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正向全面综合化、高速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