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疾病分布

第二章 疾病分布

目的:通过分析实例,了解和掌握流行病学疾病分布相关内容,并能根据相关理论对于现象进行适当的解释和理解。

课时:3学时。

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目的:观察疾病的分布及其动态的发展变化。行政上,确定防治重点,设计规划,分配资源,评价规划。科学上,形成假设,提出设计。

资料来源:①常规疾病登记资料,出生和死亡登记资料,人口资料等;②现况调查。

方法:将上述来源的资料按地区、时间、人群不同特征分组,计算患病率、死亡率等,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疾病分布规律,发现差异。

疾病频率测量常用指标:略。

疾病分布特点:①地区分布:国家、城乡分布,地区聚集性,地方性疾病等。②时间分布: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③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

描述疾病的特征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也是流行病学医师的基本功。它通过对疾病分布的观察和描述,为形成病因假设提供有用的线索。描述疾病的特征常从疾病在时间、地区(即空间)及人群间的分布入手。

一、疾病的时间分布

疾病频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动态变化,这是由于随人群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物学环境等因素的改变所致。通过疾病的时间分布可了解疾病的流行规律,为疾病的病因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验证可疑的致病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系,通过防治措施实施前后疾病频率的变化评价其效果。疾病的时间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可以从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与描述。

1.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 一般是指持续几天、几周或几个月的疾病流行或疫情暴发,是疾病的特殊存在方式。其含义与暴发相近,区别在于暴发常用于少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

短期波动一般具有比较确定的原因,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大量人群同时或持续暴露于某共同致病因素,致使人群中疾病的病例数在短时间里迅速增多。如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伤寒、痢疾和麻疹的暴发或流行,以及化学毒物中毒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等也可导致疾病的短期波动。

问题1 2005年四川省发生了人感染猪链球菌Ⅱ型疫情,发病曲线如图2-1所示,请分析猪链球菌地方暴发特点及短期时间波动的原因。

图2-1 2005年四川省发生了人感染猪链球菌Ⅱ型疫情

2.季节性 疾病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增高的现象称为季节性(seasonal variation,seasonality)。季节性是疾病非常重要的流行病学特征,许多疾病发病率呈现季节性升高和降低交替的特点。

季节性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1)严格的季节性:在某些地区以虫媒传播的传染病发生有严格的季节性,发病多集中在少数几个月内,其余月份没有病例的发生。

(2)季节性升高:一年四季均发病,但仅在一定月份发病率升高,如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而呼吸道传染病在冬春季高发。非传染病也有季节性升高的现象。

问题2 如图2-2所示,请分别描述乙型脑炎和军团菌病季节分布规律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图2-2 我国乙型脑炎(上)和美国军团菌病(下)季节分布情况

3.周期性 疾病的周期性(cyclic variation,periodicity)是指疾病频率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有规律的起伏波动,每隔若干年出现一个流行高峰的现象。

问题3 图2-3为四川省西昌市对当地1960~2005年麻疹疫情监测情况,请描述四川省西仓市麻疹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图2-3 1960~2005年四川省西昌市麻疹疫情监测情况

4.长期趋势 (secular trend,secular change) 又称长期变异或长期变动,是指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通常为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临床特征、分布状态、流行强度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有些疾病可表现出经过几年或几十年发病率持续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问题4 如图2-4所示,请描述各国家胃癌死亡比50年时间趋势。

图2-4 部分国家男性胃癌年龄调整死亡率之比的50年时间趋势

二、地区分布

1.疾病在不同国家间的分布 某些疾病呈世界范围流行,但不同国家间流行强度差异较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均可呈现国家间分布的差异性。

问题5 如图2-5所示,请描述乙型肝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布特点。

图2-5 全球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地区分布

2.疾病在同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分布 疾病在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别。如我国血吸虫病仅限于长江以南的地区(图2-6)。

图2-6 1949年后50年我国血吸虫病发病现状

问题6 图2-6所示为1949年后50年我国血吸虫病发病现状,试分析了解疾病空间分布特征在疾病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3.疾病在城乡的分布 由于生活条件、卫生状况、人口密度、交通条件、工业水平、动植物的分布等情况不同,因此在疾病的病种、死因顺位、发病率或死亡率等均表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

问题7 表2-1为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前10位疾病死亡专率,试分析城乡疾病死亡专率顺位差别及原因。

表2-1 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前10位疾病死亡专率(1/10万)

(引自:2007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8)

4.地方病 地方性疾病(endemic disease)是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又称地方病。从广义上看,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具有地区性发病特点的疾病均属地方病,这类疾病表现为经常存在于某一地区或人群,并有相对稳定的发病率。

问题8 如图2-7所示为我国各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地区分布,试描述地域分布情况及原因。

图2-7 中国各型地方性氟中毒地域分布

三、人群分布

人群的一些固有特征或社会特征可构成疾病或健康状态的人群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和民族、婚姻与家庭、行为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流动人口等。研究这些相关特征,有助于探讨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或流行特征。

1.年龄分布 年龄是人群最主要的人口学特征之一,几乎所有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均与年龄有相当密切的关系。研究疾病的年龄分布,有助于深入认识疾病的分布规律,探索流行因素,为病因研究和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基本线索。

问题9 如表2-2所示,试描述不同年龄组死因排序。

表2-2 1998年中国不同年龄组的死因排序(1/10万)

(引自: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2001)

2.性别分布 某些疾病的死亡率与发病率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这种疾病的性别差异与男性、女性的遗传特征、内分泌代谢、生理解剖特点和内在素质的不同,以及致病因子暴露的特点有关。

问题10 如表2-3所示,试描述2005年疾病死因构成和死亡率性别分布情况。

表2-3 2005年中国城市男性、女性常见疾病死因构成和死亡率性别比

(引自:中国卫生年鉴,2005)

3.疾病的发生与职业密切相关 由于机体所处职业环境中的致病因素,如职业性的精神紧张程度、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的不同可导致疾病分布的职业差异。

问题11 如图2-8所示,试描述不同职业人群肺癌的患病率并分析差异的原因。

图2-8 不同职业人群肺癌患病率比较

4.种族和民族 种族和民族是长期共同生活并具有共同生物学和社会学特征的相对稳定的群体。不同民族由于长期受一定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遗传背景的影响,疾病分布也显示出了差异性,如社会经济状况、风俗和生活习惯、遗传易感性,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影响等。

问题12 如表2-4所示,试描述我国不同民族食管癌死亡率关系。

表2-4 中国部分少数民族食管癌死亡率

(引自:耿贯一,1995)

5.行为生活方式

问题13 如图2-9所示,请描述不同行为人群发生HIV年感染风险,并分析差异的原因。

图2-9 男性和女性人群中特定行为与HIV年感染风险关系

(胡 屹)